2019-11-29

連結人與自然、科學與藝術 博物館之橋正式揭幕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自去(107)年重新開幕後,高懸於科教館空中的「博物館之橋」,挑高的蜿蜒外型,以木質與鋼構混合建造,極具現代感的設計橫跨89樓,玻璃材質形塑的半透明效果,漫步其中還能隔著大片玻璃帷幕遠眺基隆河岸,外加免付費不限時的優質條件,成為IG爆紅的打卡聖地,到訪的觀眾無不化身網美,走在高空伸展台盡情美拍。為了一次解惑「科教館為什麼要蓋這樣的一座空橋?」、「這座橋梁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有幾根鋼梁真的安全嗎?」,科教館特別規劃了《博物館之橋》展區,並在今日正式揭幕,要讓觀眾在拍照打卡之餘,也能細心品味這座連結人與自然、科學與藝術的思辨之橋。
    科教館館長陳雪玉表示:科教館是臺灣第一座以科學傳播與普及為使命的博物館,迄今已有63年歷史,歷經時代更迭,現在的科學教育強調的是跨領域的結合,而本館打造出的這座全臺唯一的鋼木混合室內橋,不但是工程典範,同時也是一件科學展品,它連結常設展原有的物理及力學原理,再以現代化的設計美學,成為人們駐足的「嬌」(焦)點。而順著空橋行走,更有種置身戶外空中步道的錯覺,除了可從橋上俯瞰全景外,也可以從玻璃帷幕遠眺基隆河、美崙公園、陽明山等地景,令人心曠神怡。
    《博物館之橋展》連結橋體,共有「設計的演化」、「探索博物館之橋」以及「發現木材的多樣性」三大單元,包括等比例縮小的空橋展示原件、建造過程的紀錄影片,以及包括臺灣杉、柳杉、臺灣二葉松、紅檜、樟木等各種木材的展示,要讓觀眾了解這座空橋僅以15條鋼索支撐卻能承受每平方公尺400公斤的重量,以80公斤的成年男子為單位,足足可以同時站606位也不會斷裂、不倒的秘密;更打破一般人的觀點告訴大家「木頭強度可比鋼鐵」、「砍樹竟能救地球」!原來利用橋身彎曲的造型與橋梁的桁架系統,藉由木構造設計能減輕橋的整體重量,提升建築物的整體耐震安全性,而木頭經過特殊處理,不但耐蟲蛀、防腐,在抗火、抗震、抗彎強度的表現,甚至還贏過鋼筋混凝土!更因為採用鋼構造與結構用集成材兩種減少碳排放的材料,對環境更友善,此外,在結構力學上,嘗試曲線環狀的外型,也提高橋身的強度,走起來更穩,同時兼具力學和美學概念。
    透過空橋及展覽,科教館盼能帶領觀眾反思我們對於鋼材與木材所忽略的面向,並且透過串聯創新設計、美學本質、物理科學以及工程議題,展開跨領域的所有可能性。科教館更舉辦「博物館之橋攝影競賽」最高獎金3萬元整,徵件報名自121日起至明年216日止,有興趣的民眾歡迎上科教館官網查詢:https://www.ntse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