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發表記者會 弘道攜手瓦城解密「現代孝順觀與行動」

               (台北訊) 傳統24孝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經過時代與社會變遷,你知道現代孝順觀念是甚麼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攜手進行「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一起解密現代孝順觀念與行動,並提供現代盡孝的「心」解方。
       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藉由812份有效調查問卷分析後發現,不論是65歲以上長輩或者64歲以下青壯年,對於孝順的觀念普遍相同,依序為:「尊重支持」、「看見長輩的需要」、「關心陪伴」。特別的是,不同年齡層對於孝順觀念與行動的會有不同之處,如65歲以上長輩,更希望子女在身邊照顧的比例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65-70歲的輕熟年長輩則普遍不再要求與子女同住,轉為希望透過密切聯繫與子女保持互動;而40歲以上的青壯年為長輩連結其他照顧資源的比例較高,而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傾向以「帶著長輩完成想做的事」來孝順父母的比例較高。
         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吳丹鳳執行長表示:「家庭關係一向是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的關懷重心,我認為孝順就是愛的表現,『孝由心生』 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滴把心中對父母的愛表現出來,這就是孝順,這些日常中微小的孝順表現更是維繫一個家庭的重要因素。我們非常高興今年繼續和弘道攜手共同推動『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活動,並攜手進行『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從實際的調研數字中,我們發現了現代人對孝順的觀念和想法,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參考數據,也是我們繼續推動孝道的參考動力。」
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分析,看見跨代對於孝順觀念與行動的異同之處
一、問卷設計目的、調查對象與問卷結果總論:
    希望透過問卷進一步了解在時代與社會變遷下,現代社會中認為「孝順」是什麼?長輩與青壯年間對「孝順」觀念是否有差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馬斯洛理論」中人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社會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為基礎,完成「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的問卷,並分別請65歲以上長輩及64歲以下青壯年填寫,共計蒐集812份有效問卷,包含25365歲以上長輩(最高齡94)5591864歲的青壯年,問卷調查各別獲得排序分別為:
()、孝順行為-長輩重視度排行榜:(65歲以上長輩問卷分析結果)
     1、尊重(尊敬我、同理我的想法)3.8/5
     2、自我實現(支持我想做的事)3.7/5
     3、社會社交(關心我、陪伴我)3.6/5
     4、安全(照顧我,讓我可以健康、安心生活)2.6/5
     5、生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例如生活費、餐點)1.4/5
()、孝順行為-青壯年實踐度排行榜:(64歲以下青壯年問卷分析結果)
     1、尊重(尊敬我、同理我的想法)4.3/5
     2、社會社交(關心我、陪伴我)3.3/5
     3、自我實現(支持我想做的事)3.2/5
     4、生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例如生活費、餐點)2.7/5
     5、安全(照顧我,讓我可以健康、安心生活)1.6/5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經問卷調查交叉分析看見,長輩和青壯年普遍認為,尊敬我、同理我想法的「尊重」最為重要,其次為看見需要支持長輩「自我實現」,再其次為關心陪伴的「社會社交」(即愛與歸屬感需求),顯示世代間的孝順觀念相近。而調查報告結果以孝順金字塔概念呈現,希望呼籲大眾實踐孝順觀念與行動,是透過日常的關心陪伴後,進而看見長輩的需要,最後才能達到尊重支持,也就是透過問卷證實不分年齡大家最重視的部分。

二、不同年齡層對於孝順觀念、行為異同處的特別發現:
    問卷調查結果再加入年齡交叉分析後發現,從傳統農業社會大家庭到現代工商社會小家庭的社會結構改變,加上社會觀念、通訊技術的演進,以及因著年齡增長照顧需求不同的變化等因素,65歲以上的長輩對於傳統孝順觀念「希望和子女同住」也依不同年齡層長輩而有不同的觀點,另40歲以上與以下的青壯年,進行孝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之處。

()、長輩年齡漸增,更希望子女在身邊照顧
    一定要同住才是孝順嗎?問卷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輩對於「和我一起住」的重視度不高,反而「經常和我聯繫,例如電話、Line、親自探望」重視度高,對於子女也多用「多回來看我、陪我」來描述對子女的期待,可見隨著家庭結構轉變,長輩不再要求與子女同住,轉為希望透過密切聯繫,與子女保持互動。
    但也發現隨著長輩年紀增長,對同住的重視度會逐漸增加,「關心我的健康,提醒我運動、量血壓、用藥或就醫」以及「幫我分擔家務,如協助打掃、備餐」這兩項選項的重視度也隨之成長,推測因為隨著長輩身體功能退化,對子女在身邊照顧的期待與需求也相對增加。
()、輕熟年長輩尊重子女個人生活,但仍希望參與討論
    調查發現,65歲到70歲的長輩,不會要求子女一起同住,但對於「重大的事情要問過我的意見,例如結婚、買車、換工作」的重視度高,表達他們尊重子女個人生活,但仍關心子女人生重要決定,因而有希望能參與討論的態度。但也隨著長輩及其子女的年齡逐漸增長,70歲以上長輩對這個項目的重視度亦逐漸降低。
()40歲前後,孝順方式大不同
    40歲以上的青壯年為長輩「連結其他照顧資源,例如社區據點、居服員、養老院」的比例(32.6%)高於40歲以下的青壯年的比例(14.6%)。此數據可推測40歲過後的子女,可能因為已自組家庭、雙親年齡也更為年邁,因此使用連結照顧資源照顧父母的比例也隨之增加。
        另外,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傾向以「帶著長輩完成想做的事」來孝順父母的比例較高,例如出國旅行、享受美食、聽演唱會等等,以主動帶長輩出門參與活動居多。而在40歲以後的壯年族群,則希望長輩培養自己的興趣、學習新事物,繼續持續豐富晚年生活居多。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調查發現,長輩對「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高,和晚輩的觀念剛好相反,代表比起生活費、餐點等物質需求,長輩更希望被好好照顧,而這正是目前青壯年世代實踐度較低的地方。另傳統觀念上,孝順是晚輩有應該完成的任務,例如要住在一起、光宗耀祖等等,但在這次調查中發現,現代長輩所重視的孝順,是當自己有想做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時,能被子女同理、尊重及支持,而新世代的孝順,除了關心、陪伴以外,需要看見長輩的需要,給予長輩安心、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其實兒孫也是希望父母、長輩支持自己的想法與想做的是相同,藉由問卷調查也發現跨代都需要被尊重支持的。
              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吳丹鳳執行長對於本調查所顯現排行第一的〝尊重〞相當認同:「尊重是孝順的基石,晚輩對長輩保持尊敬重視的態度,也是現代年輕人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去年我們在推動孝親獎時,也曾透過親子天下雜誌訪問親子教育專家─蒙特梭利創辦人 胡蘭校長,當時胡校長也曾提出『尊重是爸媽最想要的孝順』的觀念。
 陪伴、支持與尊重外,李家還把自己家變成社區據點,
                                                                                            孝順父母、也服務在地長輩!
        去年獲得「第24屆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的李翠華也到現場分享他們家的孝順方式。父母育有六名子女,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業後,藉由電話、通訊軟體保持密切的聯繫,不讓父母覺得孤單。但父母老化速度卻比想像來得快,除了生理機能逐漸退化外,也常常會出現不安、無奈,透露孤單等情緒。因此李家大女兒-李翠華退休後和媽媽討論,把自己家一樓變成社區據點,可以讓父母老朋友來參加活動聚會,也可以服務更多在地長輩。但據點預備成立的同年,父親因發生意外右眼失明而鬱鬱寡歡,足不出戶,所幸在家人鼓勵下逐漸開始出現在家中一樓的據點中,然後在門口開心的迎接老同學們並一起上課、一起活動,逐漸恢復以往的自信與開朗,而媽媽也因為據點成立,有更多不同老朋友陪伴,找回生活的重心與快樂。此外,全家更精心策畫陪伴父親回大陸江西一圓探親的心願。
        李翠華分享,孝順並非完全的順服、聽從,而是要去引導長輩做出對他目前最好的選擇並且尊重和支持,而「孝」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陪伴,如果沒有了陪伴,給予再多物質上的需求,那都是空談。雖然兄弟姐妹們各自忙碌,但父母有任何想要、想做的都還是會支持父母的想法。她說:「看到父親見到老家親人的那種開心、感動,是很多物質都換不來的,或許他現在不年輕了,也因為身體受到的侷限變多了,但是我們兒女都有能力為他們付出、執行,你說是只圓他的夢嗎?我覺得是圓了我們一家人的夢,因為我們的夢就是父、母親每天都健康開心。」
孝順新觀念就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報名「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
                                                                                                      也是孝的具體表現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根據「2019孝順觀念調查報告」分析結果的前三名:「尊敬我、同理我想法的尊重」、「自我實現的看見長輩需求支持想做的事」以及「社會社交(愛與歸屬感)需求的關心陪伴」,可以看見因著時代演進孝順觀念與行動也與時俱進,支持父母的方式也多元,比如支持父母報名不老騎士活動去圓夢,另關心陪伴方式,也從回家陪伴演進到電話以及現代通訊軟體的聯繫關心,讓孝不再沉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傳遞關心與愛。弘道推動「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活動已邁入第25屆,也希望在表揚過程中挖掘與分享台灣各地的孝親故事,不僅看見多元的孝行也可以啟發社會大眾多元的孝順行動,過程中也發現榮獲表揚家庭參加表揚典禮時,最開心的是長輩,因為深深以兒女為榮,也有機會全家一起領獎,對長輩來說也是人生中重要的意義,今年「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報名到6月底止,很歡迎民眾共襄盛舉踴躍報名,也可以藉此機會留意身旁的親朋好友是否適合報名,讓更多人看見多元現代孝行。
【附件資料】
孝順,是真的能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和諧的關鍵,所以很歡迎民眾報名「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一起看見孝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串起愛與幸福的家庭與社會。「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簡介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至今已邁入第25年,報名資格為家庭尊親滿65歲之世代家庭,家庭互動溫暖感動人心,足為社會楷模家庭典範。表揚項目如下,歡迎至弘道官網下載報名表報名。

獎項名稱
獎項說明
三代同堂獎
三代同堂或多代同堂家庭,與父母長輩間的溫馨點滴,家庭互動和樂之家庭。
溫暖貼心獎
在日常生活裡體貼並同里長者老化生活需要,創造溫暖貼心的行動。
齊心團結獎
家族共同照顧或陪伴長者,凝聚、維繫各家人之間緊密情感。
嶄新樣貌獎
跳脫傳統,長者透過經驗傳承、協助年輕世代,或晚輩鼓勵長輩自我實現,完成夢想。
瓦城孝親獎
評選團將自上述100戶獲獎家庭中,特選出「年度十大孝親家庭」頒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