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領先全台到宅沐浴車、團體家屋服務 20年來不間斷投入多元長照服務

【臺北訊】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深耕嘉義 20 年,今日舉辦「凝聚愛.撐起家的形狀-20 週年募款專案啟動記者會」,包括國際影后楊貴媚、知名導演葉天倫、立法委員林月琴、聖馬爾定醫院院長暨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前董事長陳美惠修女,以及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等人共同出席,見證基金會二十年來深耕地方的成果。

基金會秉持「在最微小的事上,用最大的愛投入」核心信念,長期提供多元化的長照服務行動,不間斷地填補在地照護體系的缺口,成為嘉義最具指標性的長照團體。自2008年從日本引進建構全台第一輛到宅沐浴車及倡議納入長照給付、2020年引進加熱乾燥車、2022年落成中南部最大的失智症社區式照顧園區,提供日間照顧與台灣極少見的團體家屋服務,運用102台行動載具深入嘉義地區跨越山海城鄉各偏鄉社區,構築堅實的在地照護網絡,多元化的長照服務撐起家的形狀。如今嘉義已邁入超高齡臨界點,老老照顧與家庭照護的挑戰持續增加,迎向下一個20年世代變遷差異化,基金會將導入AI智慧長照平台,優化照護流程、提升服務品質,減輕照護人力負擔,持續以「安全、尊嚴、陪伴」守護每個家庭。期盼社會各界踴躍響應,成為「撐起家的那雙手」,延續二十年的守護,撐起無數家庭的希望。

嘉義邁入超高齡臨界點,部分偏鄉每3人就有1位長者,老老照顧的現實急需解方

走進嘉義,不論市場或巷弄,白髮身影隨處可見。這裡不只是臺灣最老的縣市,更是台灣「超高齡社會」的未來縮影。根據內政部統計,2025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成,而嘉義地區部分偏鄉如鹿草、義竹、六腳,比例已超過3成,代表每3人即有1位超過65歲的長者,高齡化壓力與低所得現實疊加,使嘉義成為全臺長照最吃緊的地區。面對嘉義地區老年人口衝上25.05%全國第一的嚴峻現實,老老照顧的日常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深耕嘉義20年的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運用多元的長照服務,以「安全與尊嚴」、「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自2008年從日本引進建構全台第一輛到宅沐浴車及倡議納入長照給付、2020年引進加熱乾燥車、2022年落成中南部最大的失智症社區式照顧園區,提供日間照顧與台灣極少見的團體家屋服務,將穩定的服務送到每個需要關懷的家庭,面對高齡與低收入的雙重困境,基金會以具體行動持續探索未來的長照解方,讓每個家庭在困境中重新找到平衡與希望。

立法委員林月琴也特別出席,肯定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長期在偏鄉推動創新照顧服務,為政府長照政策樹立典範,呼籲社會與公部門攜手,讓更多長者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安老、有尊嚴地生活。

從臥床者的尊嚴沐浴,到身障者自立,基金會「有溫度的照顧」修復家庭裂縫

住在嘉義縣的小芳家中,父親曾是主要經濟支柱,中風後行動不便,由智能障礙的妻子與女兒共同照顧。當時家中經濟拮据,母女兩人身形嬌小,照護高大的父親相當吃力。自從基金會介入,社工每週訪視、教導照顧技巧及教小芳學會幫爸爸預約復康巴士回診,並協助申請輔具與生活物資,逐步改善照護環境。父親去世後,服務重點轉向小芳的生活訓練與自立發展,協助她使用代步車及搭乘公車,建立生活目標與社交圈。小芳回憶自己生大病住院期間情緒低落、孤單,社工安排父母探病,讓她感受到溫暖與支持,至今仍深受感動。多年陪伴下,她從需要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成為能照顧母親與家庭的重要支持者。基金會近十年的長期陪伴,讓小芳一家從被照顧者成長為能支撐家庭的重要力量。

台灣極少見的失智症團體家屋服務,自2008年展開服務的聖母家屋,見證了無數家庭的故事。楊嵐大姊的母親玉華奶奶,便在這裡生活了12年。性格外向的她,與照護團隊及其他長輩相處融洽,還在社工安排下化身「時尚阿嬤」,在家屋的陪伴中重新找回自信與笑容。楊嵐大姊感謝基金會多年來的細心陪伴,讓母親從失智的不安逐漸穩定,並於103歲安然善終。她也提到,聖母家屋對失智長者而言,不僅是提供照護,更提供安全與情感連結的生活空間,讓長者能以有尊嚴、快樂的地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旅程。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嘉義縣溪口鄉。溪口鄉的陳大哥長期照顧臥床12年的妻子,曾因長期照護而身心疲憊、瀕臨精神崩潰,自基金會提供到宅沐浴車服務後,他的妻子能有尊嚴地在照護中完成沐浴,大幅減輕了照顧壓力,尋回最基本的生活權益,讓家的裂縫逐漸修復。

102台行動載具打造嘉義最堅實的照護網路,多元的在地長照服務撐起每一個家

隨著時間演進世代變遷,基金會深知長照服務不能僅仰賴固定據點,需要從單一據點逐步擴展為橫跨山海城鄉的「在地行動網絡」,因此基金會至今共設立了47個服務據點,打造了102台行動載具的多元照護系統,包含37輛復康巴士、27輛公務汽車、28輛機車、3輛到宅沐浴車、2台乾燥車、1台資源巡迴車、1台阿里山醫療接送專車及1台物資車,讓服務能深入巷弄與偏鄉,將資源送進每一個需要的家庭,成為「老老照顧」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基金會多元的長照服務,讓68%的個案身體健康改善、75%的心理健康提升,並有效減輕65%家庭的照顧壓力,充分展現深耕社區、扎根在地的照護力與價值。

聖馬爾定醫院院長暨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前董事長陳美惠修女表示,基金會的發展,是一段從艱辛起步到深耕在地的故事。早期基金會以醫院名義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直到因緣際會承接政府委辦、無人願接的精神病患業務,才真正開啟了發展社會福利服務的契機。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則表示:「基金會始終秉持『有溫度的照顧』理念,從到宅沐浴車、日間照顧中心、暖暖老人食堂、建構偏鄉送餐送物資及就醫網絡,讓服務不只是協助,更是尊嚴的延續。嘉義是我們的起點,更是我們的責任,再進步的科技,也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而這份溫度,正是支撐我們走過二十年的核心力量。」

國際影后-楊貴媚、名導-葉天倫力挺基金會,呼籲大眾共同撐起「家的形狀」

國際影后楊貴媚與基金會結緣超過10年,多年來親眼見證這些服務對長者與家庭的改變,因照護母親的經驗,更能理解長照家庭的辛勞。她親自學習長者沐浴技術,多次隨行到宅沐浴車深入偏鄉,親眼見證基金會在偏鄉籌設暖暖老人食堂、日間照顧中心與團體家屋的過程,這段深度參與的過程也使她自願成為終身志工,持續以行動陪伴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她說:「年長者和行動不便者的沐浴和一般人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很多,例如:水溫、梳洗順序、動作等,照顧服務員替長者擦乾身體、梳理頭髮的那一刻,長者露出了微笑,感受到『尊嚴』回到了他們生命中。」楊貴媚也因自身經驗親身體會,當家中有長者倒下時,整個家庭的重量是如何瞬間失衡。她也讚揚,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以102台行動載具撐起在地化服務網絡,20年來堅守著長者的尊嚴,展現出台灣長照最堅韌的希望。

知名導演-葉天倫則從拍片人化身為捐款人,因電影《西城童話》與基金會建立了深厚連結的他,不僅積極參與基金會各項公益行動,募集冬季物資、協助拍攝失智家園募款影片,還透過個人及朋友的力量定期捐款,甚至以生日或已故父親的名義持續支持基金會。葉導肯定基金會長期耕耘的努力,更邀請過近百位演藝圈人士響應支持,如今這份愛心更需要社會大眾支撐,讓愛與關懷的力量持續延伸。

迎向下一個20年:發展世代差異化創新照顧技術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深耕在地20年,始終以「安全與尊嚴」與「以人為本」為核心價值,持續推動多元化長照創新服務,包括:建置全臺營運最久的失智症團體家屋「聖母家屋」、中南部最大規模的「聖仁失智照護家園」,首創將「到宅沐浴車」服務推廣至全國的典範,同時協助培訓,推動全台沐浴車服務及納入長照給付。

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展望下一個20年,基金會洞見世代差異人才缺口,導入AI智慧長照平台,運用創新科技優化照護流程、提升服務品質,並減輕照護人力負擔。過去二十年累積的實務經驗,將延伸至更多偏鄉社區,持續將到宅沐浴、失智家屋及日間照護模式推廣至不同世代長者,提供更多元、安全、尊嚴與陪伴兼具的照護服務。結合在地需求的實踐與科技,基金會以具體行動持續探索臺灣長照的未來解方。

目前基金會的服務對象中,僅有4成擁有3年以上的持續照顧服務,更急迫的是將近6成的服務對象需要社會共同支持(1,800位長者超過56%服務對象)。為了讓偏鄉長者持續獲得優質照護、維持生活尊嚴,基金會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伸出援手:

  • 捐款1,000元,成為「家的補給者」,穩定物資箱配送,減輕生活壓力。
  • 捐款2,500元,成為「家的守護者」,支持到宅沐浴、日照創新輔療,山區醫療接送與送餐服務經費,守護長者尊嚴。
  • 捐款3,600元,成為「家的築夢者」,資助整合性服務,包含急難救助、居家或住宅修繕、多元及數位照顧等,為偏鄉長輩撐起一個有盼望的家。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家的形狀」募款網頁即日起上線,期盼社會各界響應,與基金會一同延續二十年的守護,讓長照服務能持續到每一個需要的家庭,讓我們一同成為『撐起家的那雙手』。

「凝聚愛,撐起家的形狀」募款連結:www.solc.org.tw/love-chiayi-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