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RSV認知月” 秋冬社區呼吸道傳染病三重威脅拉警報 醫急籲:左流右新 RSV要加+1

 

左流右新RSV要+1衛教記者會,專家共同呼籲呼吸道疾病預防

台北訊---近期呼吸道疾病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週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肺炎,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二大呼吸道病原。值得注意的是,RSV目前無對應的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民眾一旦感染,只能仰賴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此外年長者感染RSV的死亡率高於流感及新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強調:「民眾除了接種流感、新冠與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同時也不應忽視RSV對全齡的威脅,最好完整接種四種疫苗,以降低呼吸道重症風險。」張峰義理事長建議,RSV高風險族群應主動諮詢醫師,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以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減輕家庭與醫療體系負擔。

RSV一人可傳三人 易引發長照機構群聚感染

RSV不僅透過飛沫傳播,病毒還能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民眾易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病原體。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暨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馮嘉毅醫師指出,RSV傳染力極強,一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3人,且在長照機構、月子中心等場所更容易發生群聚感染。馮嘉毅醫師表示,長照機構的年長者一旦感染RSV,住院率是家中長者的6.6倍。更令人擔憂的是,年長者感染RSV易併發肺炎,造成嚴重症狀,死亡率更是流感的兩倍,威脅遠超一般民眾認知。

慢性病患感染RSV恐引發心衰竭、肺炎 住院率為常人6.2

馮嘉毅醫師進一步指出,RSV除了是導致年長者與免疫功能低下成人住院的前三大病毒外,對於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氣喘)、心血管疾病(不包括單純高血壓)、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神經疾病、血液或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高風險族群,更有嚴重威脅。這些族群一旦感染RSV後的住院率是健康成人的6.2倍,並可能導致原有慢性病急性惡化,或引發心臟衰竭、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馮嘉毅醫師呼籲「60歲以上民眾或具備上述高風險因子的成人,建議主動諮詢醫師評估接種RSV疫苗,是避免疾病惡化的重要防線。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來臨,民眾應把握時機,儘早完成疫苗接種,為自己和家人建立保護力,減輕醫療體系負擔,也讓家庭免於照護的沉重壓力。」

0-6個月新生兒感染RSV恐快速惡化 住院率為流感16

嬰幼兒自出生起即暴露於RSV感染風險中,約九成兩歲以下嬰幼兒曾感染過RSVRSV更是全球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RSV導致的新生兒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施景中分享臨床經驗:「我才剛幫一位產婦接生完,沒想到過一、兩天就在台大醫院又看到她。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寶寶因為感染RSV必須住院治療。」施景中理事長表示,06個月的新生兒感染RSV後症狀往往迅速惡化導致住院,嚴重時甚至得進加護病房的類似案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一旦新生兒因RSV住院,不僅需要高額醫療費用,住院時間可能長達數週,期間家長需24小時陪伴照護,身心與經濟壓力沉重。此外,RSV感染還可能與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有關,影響可能持續至成年。施景中理事長呼籲民眾接觸寶寶前務必洗手消毒、減少帶寶寶出入人潮眾多的場所,準媽媽們更可考慮接種孕期RSV疫苗,為新生兒提供保護。

保護寶寶從孕期開始 孕期疫苗可降低新生兒RSV等吸吸道感染風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強調,面對新生兒呼吸道疾病威脅,準媽媽可透過接種孕期疫苗降低新生兒出生後的感染風險,例如RSV、百日咳、流感及新冠疫苗,皆能為母嬰提供更完整的防護。一份丹麥政府的資料也顯示,疫苗接種是醫護人員與孕婦熟悉的預防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方式。

政府推動的「健康台灣」政策已將孕產婦納入重點照護族群。為培育健康的下一代,兒童健康照護應從胎兒階段開始,黃建霈秘書長呼籲「RSV疫苗的安全與保護力已獲世界先進國家認可,準媽媽可與醫師諮詢,在懷孕2836週接種RSV疫苗12,透過胎盤將抗體傳遞給胎兒,讓寶寶從第一口呼吸就獲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