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渣打集團公布《貿易的未來︰數位化》報告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企業暨投資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

  • 雲端運算是未來5年全球貿易數位化的最關鍵驅動力
  • 企業優先強化基礎設施包括AI和數位資產等創新技術
  • 貿易數位化轉型的最大障礙在於系統缺乏互通性

台北訊---
全球貿易鏈正因數位化快速轉型,渣打集團今
(24)日發布最新調查指出,近七成全球企業認為雲端運算架構的基礎設施是未來三到五年內數位轉型的首要驅動力,人工智慧AI(55%)與數位資產(50%)則分居第二、三位。渣打集團繼發布《貿易的未來︰韌性》(Future of Trade: Resilience)調查報告後,本次報告《貿易的未來︰數位化》(Future of Trade: Digitalisation)則關注加速企業貿易數位化的驅動力。

結果顯示,儘管貿易數位化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化營運韌性和提高物流透明度等好處,不過,近六成的企業認為,缺乏系統互通性和整合性是實現貿易數位化的最大障礙;跨境法規監管與實施方面的挑戰,也是企業擔心數位化難以全面拓展的主要因素。調查指出,在碎片化的數位環境,各種資訊通常位於孤立的系統中,不同市場的買賣家、製造分銷商和金融機構無法採取統一系統,導致許多貿易流程仍需仰賴傳統紙本模式。因此,推動貿易數位化需要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服務提供商和監管機關的通力合作,為流動的資料格式建立起串聯整合平台,才能打造安全可信賴的數位貿易金融生態體系。

渣打集團全球交易銀行部門負責人Michael Spiegel表示:全球貿易正在經歷一場深層的變革,我們瞭解到企業的優先考量在於互聯互通的數據流、合規性和一致性,並以負責任且高效的人工智慧和數位資產作為基礎。當這些基礎穩固時,創新就能加速並維持全球價值鏈的快速成長,企業因此也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促使跨境貿易更加便利、智慧及永續。

調查亦指出,有計畫進一步擴大數位轉型規模的企業多以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例如聘請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參與數位化工作)作為主要途徑,近八成受訪企業正與第三方合作推動數位化,以克服勞動力短缺、成本高昂等難題。同時,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更已將數位轉型工作完全外包給第三方,另近五分之三的受訪企業則採用混合模式,從而提升營運效率。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企業暨投資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指出複雜多變的貿易條件正在重塑企業的競爭格局,企業不斷尋找新的貿易模式以讓供應鏈來源更加多元化,並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的營運來提升效率。因此,數位化已不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這一轉型除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更是實現差異化和成長的決定因素,貿易的未來將取決於企業如何持續對數位化進行策略性投資。

她進一步指出,貿易的本質在於連結企業、人員和理念。《貿易的未來︰數位化》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企業希望其往來銀行能就創新科技和數位資產的應用提供建議,這在在突顯各方需要攜手合作,才能全面釋放數位化貿易的潛力,確保數位創新惠及到每位市場的參與者。渣打擁有全方位的貿易解決方案如進出口融資、保證函、信用狀、票據託收、供應鏈融資等,將持續發揮市場領導作用創新貿易金融模式,實現數位化端到端的貿易流程,以助力企業走在產業趨勢的前端,持續掌握全球未來契機。

《貿易的未來》調查報告

渣打集團《貿易的未來》調查報告是委託凱度全球線上調查於2025年七月至八月初期間,針對一千兩百名跨國企業(年收入超過2.5億美元)高階主管和/或主要貿易融資決策者進行的線上調查,調查範圍涵蓋四大關鍵產業及十七個市場(),以瞭解企業對於全球貿易的看法和未來三到五年的營運策略。完整《貿易的未來》調查報告請參閱:Future of Trade | Standard Char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