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的原因
1.長期姿勢不良
低頭族是最常產生肩頸痠痛的族群,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或平板,會導致頸部前傾,增加頸椎壓力,使頸部周圍肌群緊繃;辦公室久坐的上班族若姿勢不正確,如駝背、螢幕過低、桌椅高度不合適,也容易造成肩頸僵硬與肌肉疲勞;枕頭過高或過低,無法支撐頸椎,或是長期趴睡、側睡,都也會導致肩頸肌肉在睡眠中無法放鬆。
2.壓力和睡眠障礙
壓力過大、焦慮或憂鬱時,身體會無意識地聳肩,導致肩頸肌肉緊繃,睡眠障礙的人也無法好好放鬆肩頸,肩頸僵硬影響睡眠,睡眠不足又會加劇肩頸僵硬,形成惡性循環。
3. 急性肌肉損傷
急性頸部肌群的扭拉傷如落枕、運動傷害或搬重物時施力不當,皆可能造成肌肉急性發炎,造成疼痛與活動受限
4.頸椎退化
當頸椎長期因姿勢不良等因素而反覆承受過大壓力,容易加速退化,造成肩頸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壓迫神經造成手臂麻木無力,影響日常生活。
肩頸酸痛可以看中醫嗎?
想養出水嫩潤白肌,具有美白效果的中藥包括薏苡仁、玉竹、白芷、白芨、白木耳、白蓮子,及具有防曬功效有蘆薈、丹參、黃芩,都適合做為茶飲及搭配入菜的好選擇。肩頸酸痛其實是中醫門診其中一個常見主訴,中醫對於改善肩頸酸痛有許多方式,在門診會藉由專業評估後,訂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劃,包括:
1. 針灸:針灸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放鬆肌肉,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 內服中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開出合適的中藥方劑。例如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等中藥。
3. 刮痧:刮痧能藉由出痧,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並放鬆肌肉和筋膜。
4. 拔罐:拔罐時的負壓,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量,拉伸肌肉和筋膜。
5. 推拿:放鬆緊繃肌肉和筋膜,改善緊繃的肩頸張力。
6.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穴位按摩幫助舒緩肩頸痠痛
平時可以早晚按壓這些穴位各一次,每次15~30秒,按壓至有酸痠脹感即可。
1. 風池穴
․ 位置:後頸部,當枕骨下方,靠近髮際線的兩個凹陷處。
․ 功效: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緩解肩頸僵硬、頭暈、頭痛。
2. 肩井穴
․ 位置:是頸後最高點(第七頸椎棘突)和肩峰連線的中點。
․ 功效:舒緩肩頸痠痛、手臂麻木等問題,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 天宗穴
․ 位置:約在肩胛骨的中央,按壓痠脹。
․ 功效:改善肩臂疾患,如胸肋脹痛、肩胛疼痛、肩關節障礙等。
常做http://拉筋伸展舒緩肩頸不適
1. 上斜方肌伸展
坐在椅子上,一手抓住椅子穩定身體,另一手繞過頭部上方扶著對側頭,往肩膀方向拉至緊繃感後停留15-30秒
2. 縮下巴運動
簡單來說,就是擠出雙下巴。 先保持頭部水平,輕輕將下巴向內收,停留5至10秒,頭部再回到原本位置,早晚各做10 次
3. Y to W運動
雙手向上抬起,形成Y字型,接著雙手向後內收,形成W型,感受前側胸肌拉伸和後方背部肌肉收緊感,早晚各做10次
日常保養也能改善肩頸痠痛
1. 調整睡姿
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避免頸部過度彎曲或伸展,仰睡和側睡的枕頭高度可能不同,側睡時枕頭高度應略高於仰睡。
2. 選擇合適的床墊
床墊軟硬度應適中,能提供足夠支撐,避免過軟或過硬的床墊導致肩頸不適。
3. 適度運動
透過伸展、瑜珈等運動,放鬆肩頸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4. 熱敷和按摩
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按摩可以舒緩肌肉,但應注意力度,避免過度刺激。
5. 放鬆心情
長期壓力、緊張等情緒也可能導致肩頸僵硬,適當放鬆心情,有助於改善睡眠和肩頸不適。
6. 尋求專業協助
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改善,應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進行專業診斷和治療。
衛教影片連結
Ø
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Kjv9j9IKHK/?igsh=MXZsaXMzOWZhY2dhNQ==
Ø
FB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15S1cR65h6/?mibextid=wwXIfr
Ø YT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8T73TBSnrWU
以上由 五甲馬光中醫診所
王維瀚醫師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