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講者與貴賓合影。前排右起:台北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張增瑩主任、南山人壽陳俊偉副總經理、輔具家ATHome劉旻宜營運長;後排右起為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玨赫副研究員、雲林縣輔助器具資源中心黃劭瑋主任、維思感創林育德董事長、中華電信陳傳方工程師、衛福部長照司人員、康揚Karma許文馨租賃代表等人。(圖:Cares Expo Taipei提供)
從多元角度描繪未來照護藍圖
研討會開場由三位貴賓代表不同領域致詞,分別從保險產業、地方服務與照護實務的角度,勾勒出台灣高齡社會下智慧輔具的未來藍圖。
南山人壽商品暨健康促進策略部陳俊偉副總經理表示,台灣於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至2040年長者人口將超過三成,「六十歲照顧九十歲」的現象將日益普遍。他指出,南山人壽早在五年前便推出「健康守護圈」計畫,結合醫療、照護與健康促進夥伴,打造從預防到長照的一站式健康生態系,累積服務超過五十萬人次。南山也正從「事後理賠」轉向「事前守護」,並與輔具家ATHome等單位合作推動智慧照護,期盼讓長者安心、家屬放心,帶動台灣成為高齡照護的幸福指標。
臺北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張增瑩主任則指出,全國各縣市的輔具中心在長照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以台北市為例,臺北市南區輔具中心每年服務人次逾三萬、輔具建議量超過一萬件,顯示民眾對輔具與自立生活支持的高度需求。她提到,全台長照服務需求已接近九十萬人,顯示智慧科技導入照護場域的重要性。展望長照3.0新制上路,未來更多智慧輔具可望納入補助與服務體系,協助照顧者減輕負擔,並提升長者居家自立生活的安全與品質。
雲林縣輔助器具資源中心黃劭瑋主任分享了雲林縣在智慧輔具與居家照護領域的前瞻布局。他提到,雲林早在2021年便領先全國設立「智能居家生活館」,整合多元輔具與智慧科技設備,打造全台首座輔具中心內的智慧照護示範場域。黃主任回顧,計畫初期雖曾遭遇質疑,但隨著智慧照護逐漸普及,如今已有越來越多日照中心與住宿機構導入相關科技。他強調,重點不僅是單一產品,而是整合性的解決方案,期盼產業持續創新,讓科技真正落實於被照顧者與家屬的日常生活中,打造更有溫度與效率的照護模式。
技術串起照護新想像:從國際趨勢到在地實踐
本次研討會的五場講題從國際政策、5G通訊、AIoT感測到行動輔具與平台數據,完整勾勒智慧照護的發展輪廓。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玨赫副研究員以日本與芬蘭為例,說明兩國如何以政策與資料整合推動智慧照護:芬蘭以「健康與福祉服務縣」整合醫療與社福,日本則以「Society 5.0」實現AIoT與個人健康紀錄(PHR)串聯。他指出,台灣未來關鍵在「在地安老×數位轉型×公私協作」。中華電信陳傳方工程師進一步展示5G與雲端、AI技術結合的實例,如何讓偏鄉與居家長者即時連線醫療資源,強調「AI賦能不只是技術升級,而是讓照顧更有溫度」。
在實務端,維思感創林育德董事長分享AIoT感應床墊於長照場域的應用,已累積超過60萬天睡眠數據。他指出:「真正的智慧照護,不是硬體有多聰明,而是資料能否協助照顧者做出更好的決策」。除此之外,國際知名輪椅品牌康揚Karma的許文馨代表,以輪椅座墊壓力監測與智慧輪椅連續記錄使用者狀況,預防性介入、提升安全為例,說明未來輔具將「由被動轉向主動照護」的新趨勢。最後,輔具家ATHome劉旻宜營運長,以平台數據剖析市場現況,指出國內產業對於2026年7月1日即將上路的「長照3.0智慧科技輔具」補助新制度充滿期待但仍待深化理解,並認為這將是由政府政策帶動輔助科技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她表示:「我們期待政策端、產業端與服務端能共享數據洞察,讓智慧輔具被看見、被使用、被信任,真正成為居家照護體系的核心環節。」
這場研討會從國際經驗到在地實務,從政策到產業,清楚描繪出台灣智慧輔具發展的整體輪廓。現場凝聚產官學跨域共識,也讓與會者看見智慧照護正從技術導入走向整合應用,朝「以人為本」的照護生態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