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One 全球細胞治療研發中心
BeiGene 百濟神州 (即將於近期進行全球品牌更名—BeOne Medicines ,以下簡稱BeOne) 為專注於腫瘤創新的全球企業,致力開發兼具創新性、可近性與可負擔性的癌症藥物,透過內部強大自主研發實力與減少對臨床試驗機構 (CRO)依賴,成功縮短研發時間與降低成本,加速新藥開發效率與速度,以消弭用藥及健康不平等的挑戰,為全球患者帶來實質改變。
BeOne臺灣/香港總經理陳益雅表示:「身為腫瘤醫學領域前16強製藥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 BeOne在全球六大洲設立了40個辦事處,建立起堅實且綿密的全球布局,團隊規模超過11,000人。我們以『研發』與『商業化推動』為雙引擎,致力讓創新藥物在臺灣不僅『用得到』,更能『付得起』。為了更堅定實踐這項承諾,並配合全球策略方向,公司名稱將於近期正式更名為『BeOne Medicines』。這不僅象徵我們與政府、醫界及病友等各界攜手合作、共同抗擊癌症,也展現BeOne從血液腫瘤到實體腫瘤等多元治療領域的投入,期盼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公平、有尊嚴地獲得可負擔的治療。」
BeOne設研發中心推動「細胞治療更可近」 助科研人才登國際舞台
隨著癌症型態日益多元,臨床治療策略也逐步從過往「地毯式轟炸」的傳統療法,邁向「精準治療」。近年更推進至細胞治療,儘管相關技術持續進步,但仍屬嶄新領域,全球醫界與產業界正積極探索臨床應用的可行解方。
BeOne全球副總裁暨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負責人黃士銘指出:「目前CAR-T細胞治療相對成熟的仍以自體(Autologous)細胞療法為主。然而,這種方式需從患者自身取得細胞,個體變異性大(variation),品質相對不穩定,而且所費不貲,一次治療動輒近千萬元。若無健保給付,對患者本身或家庭,都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為突破上述瓶頸,同時呼應BeOne「提供高品質藥物的可近性與可負擔性」的核心理念,BeOne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賽道。首先於2021年將第一座全球細胞治療研發中心(Cell Therapy Research Center)設立於台北,與臺灣科學家攜手打造極具全球競爭力的臨床前研發團隊,聚焦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為基礎,建立一套異體來源、現成即用(off - the - shelf)同種異體細胞療法(Allogenic),並透過基因改造,可用在不同病患身上,達到通用性與普及化。
截至目前,細胞治療研發團隊已成功向全球提交多項專利申請。黃士銘更進一步表示:「我們的團隊在僅僅28個月內,即於技術平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顯示我們有機會在這條競爭激烈的同種異體細胞療法賽道中,搶下全球首創的領先優勢。」
作為首家在臺設立「臨床前研發中心」的國際製藥公司,BeOne的進駐不僅代表對臺灣研發實力的高度肯定,也為本地生技與製藥人才帶來難得的原創藥研發歷練與國際舞台,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價值。
90%慢性白血病患未納新藥給付
BeOne助力弭平治療落差
台灣政府近年亦積極推動癌藥基金與多項健保政策,期望協助癌友獲得治療機會,並逐年放寬經費與藥品納入範圍。然而根據調查指出,有近七成癌症藥物的健保給付條件不符國際臨床指引。例如標靶藥物— BTK抑制劑目前健保僅核准給付於具17p染色體缺陷基因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CLL),佔整體CLL患者僅約一成,其餘九成癌友在首次治療時只能用傳統化學療法,出現「有藥卻用不到」的窘境。
對此,陳益雅強調:「BeOne作為腫瘤治療創新領導者,將持續以創新商業模式,協助各國政府彌補尚未涵蓋的治療缺口,讓更多患者真正受益。」為落實這項承諾,BeOne在全球29個中低收入國家提供創新藥物援助計畫,擴大治療的可及性;在臺灣率先推動「病人紅利生存計畫」,降低患者面臨的財務負擔與治療壓力,實踐「用得到、付得起」的理念。未來,我們將持續攜手政府與醫界完善健保的最後一哩路,共同推動癌症治療平權,為患者爭取更多生存的希望。
新藥研發管線豐富多元
覆蓋 80%癌症腫瘤領域!多國臨床布局推進醫療公平可及
以抗擊癌症為使命,BeOne Medicines憑藉多國、多中心的臨床研發布局,目前已在全球45個國家與地區啟動逾140項臨床試驗,累計受試者超過2.4萬人。研發管線涵蓋血液腫瘤與實體瘤等,從臨床前研發、臨床試驗至商業化階段,已覆蓋超過80%的癌症領域。
BeOne臺灣/香港醫藥事務副總監林帝佑分享:「BeOne擁有強大自主研發實力,專注以同類首創(First-in-class)與同類最優(Best-in-class)為藥物開發策略,針對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積極推動創新藥物研發。我們也大幅降低對臨床試驗機構(CRO)的依賴,有效縮短研發時程與成本30%,提升新藥開發的效率與普及速度30%。最終目標是讓創新癌症藥物變得更有效、更可近,也更可負擔,真正造福更多患者,攜手全球邁向抗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