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
有鑑於聯合國訂12月21日為「世界靜坐日」,超覺靜坐全球組織發起百萬人32小時全球靜坐接力活動,台灣更是在12月21日《早上8:00》和《下午5:00》兩個時間,和我們一起靜坐,締造歷史性的百萬人32小時全球靜坐接力創舉。這波和諧浪潮,將從紐西蘭的早上8點開始,每個時區輪流接力,直到夏威夷的下午5點圓滿落幕,歷時32個半小時。
聯合國2015年發表的《翻轉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文件中便已強調,健康與福祉是實現永續發展的核心,而靜坐對「精神衛生」這項基本人權的貢獻,高度契合永續發展指標。
國內關注SDGs與CSR趨勢的企業主,近年積極實踐「企業承諾」,而其中的落實方案,就包含了關懷員工心理衛生、在辦公室裡規劃靜坐空間。頤德國際CSRone永續智庫的董事長蔡明勳,靜坐年資超過40年。他的團隊提供企業ESG永續顧問服務,也透過員工福利來身體力行。除了邀請員工在下班後、重要會議前一起靜坐,更贊助員工學習靜坐。可以說,蔡明勳致力在充滿變動與挑戰的顧問服務產業中,積極營造和諧、無壓力的工作情境,其關鍵支點之一便是鼓勵同仁練習靜坐。
永續浪潮席捲全球,導入靜坐技術之所以獲得前瞻企業青睞,是因為有大量腦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的背書。畢業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東尼‧內德醫學博士(Tony Nader, MD, PhD, MARR),根據他長年對靜坐做的研究分析反饋,「科學已經證實,透過練習超覺靜坐,可有效活化個人意識,為個人內在帶來安寧。」衝突出自內在,和平也出自內在。若能在一個人的內在創造寧靜、快樂與和諧,這個人自然也會為自己參與的人際關係、職場環境帶來更多和諧與效率。
據聯合國引用的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在日常生活中靜坐,即使只有幾分鐘,也能幫助人們獲得平靜和專注,在控制焦慮方面格外有益,對生活緊湊、有學習和生存焦慮的現代人和腦力密集工作者來說,確實是一大福音。
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成立了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也是今年勇奪Dezeen Awards年度最佳建築總冠軍的執行長暨總監建築師裘振宇,看盡了戰爭下數百萬難民艱困的生活,他從土耳其連線參與並分享「在台灣中心的許許多多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當時的朋友和我說我自己是台灣中心運作的核心,而我的狀態決定了整個台灣中心運作,而我自己內在又決定了我的狀態,我如果沒有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我又如何能夠照顧好整個台灣中心的團隊和營運,因此非常感謝在之前有機會學習到超覺靜坐,讓我從內在有了真正的平靜,讓我從內在深度的平靜和諧,面對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和挑戰,開始有所轉變,也讓整個台灣中心的運作有了更好的發展。在這一個聯合國世界靜坐日當中,期盼有更多的人可以一起透過內在的平靜,開啟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疲累的大腦是轉不動的,現代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讓大腦深度休息」的能力。國際教練學院資深導師(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ICA)鄭杰榆比喻,「大腦吸收知識、靈活運轉的能力就像海綿吸水,海綿尺寸、吸水力的強弱都有極大的影響。超覺靜坐已經被國際的腦神經科學驗證,能夠深度休息以促進大腦發揮最大運作效能。」為此,他自己也長年練習、推薦靜坐。
靜坐的類型繁多,每種靜坐各有其獨特方法,以不限定特定姿勢、練習過程自然又不費力的超覺靜坐為例,目前有超過750餘項科學研究顯示,規律練習靜坐對身心健康有顯著而持久的效益,這便是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推薦人們學習這項靜坐技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