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期中考」僅15%目標步正軌 TAISE聚焦政策、金融、法治、環境各構面提解方

台北訊---2023年,是轉機的一年,後疫情時代下各國復甦百花齊放;也是國際永續發展檢視挑戰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刻。這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60多國國家商議下通過《2030 Agenda》及17個永續發展目標實踐後的中間年。「來到實現目標最後期限的中間點,旨在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提供新的支持。加速行動的動能。」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直陳此次高峰會議題重點,以及對日前紐約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的呼應,亦顯示台灣與國際在永續發展目標推進之無縫接軌。

在今年9月召開的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提及「距2030年最後期限已過半,永續發展目標(SDGs) 陷入嚴重的麻煩」,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僅15%目標步入正軌。有鑑於此,1013日,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為呼應聯合國大會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提供加速行動的支持與動力,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與永續發展目標聯盟(ASDGs)指導、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邁向2030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目的從各面向呈現聯合國永續發展峰會發布內容與台灣的因應作為。

現場匯聚國內外對於永續行動議題專注的國內外利害關係人,來自產官學研企共20位領袖講者分享永續之道心法;9點不到,34樓兩個樓層約莫不到二百人座位,座無虛席,實體加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超過千人,領域來自軍公教、非政府組織(NGO)、及服務業、製造業與金融業者。「只剩下7年時間,人民不想要藉口。他們想要果斷的行動和有意義的進展。不應該單打獨鬥,更需要團結合作。」簡又新呼籲,需要從政府、私部門、非政府組織、大學等組織一起加入,以加速永續發展推動。

高峰會上半場從國家政策觀點自上而下,聚焦於台灣、歐盟和沙烏地阿拉國在國家自我檢視告(VNR)揭露的實施成果與進展,及其永續發展目標的觀點與作為;值此同時,檢視過去、展望未來,亦分享後續七年永續發展目標即將推動的優先事項,從中瞭解永續進程的戰略修正與戰術因應,且以實踐國際鏈節之透明性與國際伙伴關係的呈現。「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但與國際接軌,在2016年啟動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研訂作業,且逐年檢討。2022年臺灣永續發展目標337項對應指標,推動進度符合預期之比率達85%,高於2021年之83%,」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剖析,「淨零排碳需要四大推手:政府、企業、市場、落實永續金融,大家團結一起為台灣淨零碳排加上真正的『淨』。」

歐洲經貿辦事處經貿組組長Aleksandra Kozlowska則從歐盟各項即將上路的法令著眼。「Fit for 55共提出12項政策措施,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和能源政策能符合《歐洲氣候法》設定目標,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涉及面向廣大,將影響能源、運輸、製造、航空、航運、農業等產業以及歐盟貿易夥伴,也將影響一般消費者,甚至衝擊弱勢家庭與微型企業。」她也提出,擴大歐盟碳交易體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其限縮發電業與能源密集產業排放量,等於將發電與重工業污染成本推高;2030年後航空業不再享免費碳排配額,衝擊的不僅是產業,還有旅遊者,也就是說,人人都不會是局外人。

今年在永續發展高階政治論壇(HLPF)中有38個國家發表國家自我檢視報告書,包括今年COP28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其商務辦事處台北副代表Mr. Mohammed Betal A. Aldosary也出席本次高峰會。他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將永續發展置於國家優先事項,2019年啟動、2021年成立永續發展指導委員會,永續性已成為政策制定核心,將其納入轉型長期計畫「2030年願景」。在整合經濟成長與社會、環境之下,促進以生活素質為核心的包容性發展努力;且為氣候變遷提出的「中東綠色倡議」,以淨零碳排為目標的方法也已經啟動。

同時,從中央落實部門機關,也有不同的觀點與作為;以及最佳企業實踐的分享。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朝成提出四個關鍵策略:以人民為主、建構伙伴國人才、增加財務資源、藉由伙伴關係增加各國能見度,執行有效性與外交目標。有意思的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原住民對於永續行動更具深根性。衛生福利部次長李麗芬從公私協力途徑來說明「惜食減碳與弱勢照顧─實物給付(食物銀行)推動情形」。

對於台灣產業來說,淨零減碳是機會也是壓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說明製造業淨零減碳的趨勢與因應方式,他指陳:「數位轉型實現永續製造。低碳化、智慧化之雙軸轉型是全球大趨勢。」透過產業「以大帶小」策略,榮成紙業和日月光也從傳產業和科技業不同業態來分享其低碳轉型之路。

世界各地組織已將SDGs融入其內部文化,採取創新性策略以實踐永續發展,並有許多鼓舞人心的突破與成功案例,充分展現台灣與亞太地區推動永續發展之豐沛活力。下半場則從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到地方創生,以及就永續發展治理機制等多層次角度,分享永續落實應用的最佳實踐。

TACS台灣企業永續學院秘書長郭財吉從寶僑家品永續供應鏈、讓學童吹冷氣也學永續,到台灣面對超高齡社會時,失智不失志的人才永續等等,正在台灣發生的故事,來闡述何謂永續發展。簡單說,就是從各構面將永續DNA融入工作和生活,不然可能發生「不淨零、訂單可能被清零」,或者「NO ESGNO MONEY」的窘境出現。

在此根基下,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以「強化多邊體系、加強對永續發展目標的支持、合作、後續行動和追蹤」為主題,強化團結重要性。像是遠在後山的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透過減少化肥、精準農業模式(以無人機助攻農藥精準投放)加入低碳行列,其首長身為表率,帶領同仁取得無人機證照,110-111年共15人參訓,全數考取證照;副場長楊大吉感性地說,透過農業教育帶領永續行動,歷經28年見證了一場東部轉型的變革。成功大學教授蘇彥勳分享發光植物生技推動地方創生的實例,也是團結再團結的結果。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暢談打造台灣淨零永續醫院,一步一腳印心路歷程。台灣每一個部落正在以團結力破解單一孤援。

資金是推動永續循環的活水。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及永續交易所(SSE)倡議之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將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之規範進一步擴大為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同時,永豐銀行和第一銀行站在執行面,交流打造友善綠電交易環境,發揮金融影響力。

最重要是的,永續不能缺乏法治機制為後盾,其為凝聚社會共識的根基。習慣拋出問題再思考的立法委員洪申翰說得直白:「為達成SDGs不同目標,各個行動間的取捨(trade-off)顯得重要。如何成為正面的綜效(synergy),需要共識凝聚的過程。要永續發展,成長模式終究必須面對『極限』。」他表示,鬆開衝突死結的關鍵要素:必須看到衝突的本質;找到與過往不同、能鬆開死結的空間與機會;及嘗試創新的方法促成互利,才可能累積合作前進的共識。

16年前,簡又新成立TAISE基金會時,以教育為介面,透過獎項鼓勵企業投入永續隊伍,於是從台灣企業永續獎為起點。從一開始就投入、現任台灣企業永續獎執委會副秘書長鄭頎一指出,該獎項宗旨在於倡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強化與利害關係人對話,以凝聚大眾從意識走向共識。永續行動獎評選構面於在於表揚各界在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卓越成果及貢獻。其立意與今日高峰會宗旨不謀而合。

進一步從獎項延伸至博覽會,希冀將永續發展「草根化」,於2022年舉辦「亞太永續博覽會」,從國內走向國外,依然奠基TAISE與國際接軌的精神,而在今年第二屆亞太永續博覽會進場人數逾三萬人,包括帛琉、史瓦帝尼、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3國大使及德國、英國、匈牙利、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智利、墨西哥、馬紹爾群島、諾魯、斐濟等12國代表出席,其背後意涵在於呼應永續行動獎之動心起念:串聯合作夥伴以加快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之進展。永續不遲到,就待你我攜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