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2050年誰來當家? 淨零競技 育智揚才 源頭活水

2023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由國立中興大學獲冠軍

台北訊---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大學攜手辦理的「2023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Taiwan」,決賽簡報、技術展示、淨零技術論壇等,今天(8/22)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總統蔡英文親臨會場參觀產業淨零技術與決賽作品,並且頒發競賽冠軍獎項,讓投入淨零技術研究的青年學子師生團隊,得到最大的鼓舞激勵與持續研究發展的能量。

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008年起長達十二年持續耕耘於節能減碳的「GreenTech國際競賽」,在國際的科技競賽方面累積了深厚的規劃基礎與執行經驗。因疫情睽違三年後,因應「2050淨零排放」,而與國立臺灣大學攜手以「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Taiwan」為主題重啟辦理,並獲得十個國家/地區四十所大學計146支隊伍報名參賽,評審團由十一位學者專家組成,且精選21支隊伍進入今天的決賽,角逐二十一個獎項計115萬元獎金。總統蔡英文親臨會場,國立中興大學的「二氧化碳化學吸收與結晶技術之裝置與處理方法」團隊從總統手上接過閃閃發亮的冠軍獎盃,高舉著30萬元獎金獎牌,長期挑燈夜戰的辛酸歷程,得到最大的鼓舞與安慰。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兼容去化污泥與去水泥化之綠建材於韌性防災的永續當用」團隊,從台灣中油李順欽董事長的手中接過亞軍的榮耀,與20萬元獎金,真是喜出望外,國立臺灣大學的「電池明日之星-高效能鹵素全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與循環經濟的完美結合」團隊,則是由東元電機的范炘總經理頒發季軍的榮譽。此次競賽入圍決賽的臺灣團隊比例高達90%,顯見臺灣的淨零技術的人才培育深具國際競爭力。馬來西亞的東姑阿督拉曼大學與中國的浙江大學,在淨零技術領域皆是國際間的佼佼者,國內師生可以有機會與這兩所世界名校競逐,深具指標性的意義。 

本次競賽報名的146支隊伍,涵蓋中國、俄羅斯、印尼、越南、以色列、丹麥、馬來西亞、新加坡、烏干達及香港等十個國家/地區,對於促進國內外500位師生的技術精進與升級,具有重大的意義,正如工研院特聘專家彭裕民所言,今天參賽的青年學子年齡皆分布在20-30歲之間,也就是27年後,今天在座的年輕人正是「2050年」的當家主人翁;競賽共同主辦的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也強調,競賽雖只是一時,但是參賽師生在競賽前後的目標設定、深耕投入與各種相關的訓練,在淨零人才培育方面皆產生了關鍵性的作用。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的郭瑞嵩董事長也特別呼籲,面對2050淨零目標,我們正在透過國際的「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積極倡議各界以「人才培育」作為2050淨零排放的源頭活水,政府、教育機構現階段投入的資源與人才培育的行動,對於2050的淨零排放的達成率,將決定臺灣在此狂潮中的永續能量與發展性。

2050淨零」是目標,「技術」是靈魂,「人才」是源頭活水,而「淨零排放科技競賽」正是育智揚才最具效益的工程。所有參賽隊伍只要持續研究與發展,深信這些團隊的節能效率、技術涵量、效益、產值等,在不久的未來皆可以一一展現在淨零的貢獻上。

2023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Taiwan
(Net Zero Tech International Contest @ Taiwan)

得獎名單

 

作品名稱 

   

 

姓名

冠軍 

二氧化碳化學吸收與結晶技術之裝置與處理方法   

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盧明俊

周昱潔

黃瀞葳

郭東憲

亞軍-

台灣中油科技獎

兼容去化污泥與去水泥化之綠建材於韌性防災的永續當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土木與防災所

土木工程系

陳立憲

江詠祺

謝亭芸

郭彥廷

陳怡君

季軍

電池明日之星-高效能鹵素全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與循環經濟的完美結合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吳乃立

劉浩汶

Thi Shiki

陳璽

余佩蓁

勝一創意獎

捕捉遺漏的黑金:膨脹石墨-同時達成減廢與回收原油之新型碳材

國立成功大學

資源工程學系

陳盈良

方亭孋

鄭丞恩

謝秉佑

田浚緯

陳致愷

黃耀寬

東友科技獎

綠色材料應用於生態友善養殖:減廢、低碳之清潔生產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漁業科學研究所

電機工程研究所

土木工程學系

韓玉山

何勝惟

柯欽彬

詹明修

菱光科技獎

Novel portable aluminium-air battery: A green energy vi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 (UTAR)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Lip Huat Saw

Ming Chian Yew

Weng Cheong Tan

Asrin Awang Selan

其餘15團隊列為佳作

 ※特色的團隊

  一、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的「捕捉遺漏的黑金:膨脹石墨-同時達減廢與回收原油之新型碳材」,採用了都市採礦(urban mining)的概念,針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開發回收再生的技術,期能促使資源永續循環。

  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海洋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聯合團隊的「捕捉碳的空氣燃料綠電池」,希望開發一種能用於任何濃度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的「Mg-CO2燃料電池」。

  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的「All-Paper-Base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oisture-Powered Battery」,開發的全紙基環境吸濕產電電池是一項極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可以克服現有傳統再生能源來源所面臨的主要限制。

  四、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的「『膜淨』之魔術師 – 廢棄物衍生薄膜應用於太陽光海水蒸餾之開發」,使用廢棄物衍生薄膜,結合太陽能並有效運用進而達到極高的能量使用效率,挑戰同時解決能源及水資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