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國土生態綠網跨域架構成型 串接森林到海岸生態廊道 共啟國土保育新篇章

國土生態綠網政府跨單位拼圖成型

台北訊---因應國土保育複雜的環境挑戰,農委會林務局自107年起跨部會推動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透過棲地串聯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與韌性,經各方多年努力已展現實質成效,林務局於1028日至29日舉辦「國土生態綠網成果交流研討會」,邀集參與綠網計畫的公私單位分享綠網建置策略與實例成果,並由交通部鐵道局與林務局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負責流域治理串連、友善路網、生態資料整合的各政府部門也再次齊聚一堂,宣示促進國土生態健康及永續發展之合作共識與行動目標。 

研討會28日上午在農委會黃金城副主任委員見證下,由交通部鐵道局局長伍勝園與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揭開序幕,並連結交通部鐵道局、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農田水利署、水土保持局、TBIA資料庫聯盟等跨部會機關,共同宣示合作推動綠網棲地縫補的行動共識。張景森政委致詞表示,自然提供的生態系服務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期許各部會在國土生態綠網中各司其職、密切合作,共同守護環境的健康,打造韌性國土。

本次研討會以「從森林到海岸,實踐國土空間串聯」為主軸,由「綠網藍圖空間策略規劃」、「生態廊道與動物通道建置串聯」、「生物多樣性熱點友善環境生產推動」、「里山里海社區公眾參與」等4大主題切入,共規劃25場精彩演講,由實地執行的中央單位、地方政府、學者專家及各地民間組織或企業,從綠網的多種面向為大眾說明國土生態綠網建置的階段成果與未來願景。

從森林到海岸,實踐國土空間串聯

林務局指出,國土生態綠網源起於推動里山倡議的基礎,認知到以臺灣中央脊梁山脈保育軸與國有林事業區向外延伸的的淺山、平原及海岸地區,既是多數人生活的環境,更有近六成保育類野生物生存其中,土地承受人們各種開發壓力,導致許多瀕危的里山動物如石虎、草鴞棲地遭切割破碎,不僅阻礙野生物的生存擴散,亦減損了生態系對人類的服務功能。對此林務局因而提出生態系縫補的政策方向,在行政院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支持下,於107年核定由該局邀集水利、交通、農業等相關部會成立跨部會平台,從國有林事業區出發,合作串連東西向河川與綠帶,編織「森、里、川、海」廊道成為國土生態安全網。

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現階段已完成指認全臺44個綠網關注區與45條保育軸帶,涵括丘陵、溪流、平原、海岸與離島等重要生態系串連的空間藍圖,在此藍圖架構下,各機關也持續透過空間聚焦,因地制宜開展行動,例如於關鍵農地推動友善生產及生態服務給付,確保動物覓食安全與棲地品質;藉由河溪友善工程及濱溪綠帶營造,維護周邊動物利用及魚蝦洄游廊道;配合生物調查及周邊地景分析資料,強化既有鐵、公路交通設施的友善通道建置等,期能發揮跨域治理功效,構築讓生物暢行無阻、安心移動的生態廊道。

鏈結鐵道建設與國土生態綠網,簽訂跨部會合作協議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指出,陸域生態廊道對國土生態綠網建置至關重要;此外,如何在國人對國道、公路及鐵道的便利交通需求下,兼顧棲地保護與生態網絡串聯,也是保育與建設主管機關所要面對的共同課題。為加速生態網絡的縫合,林務局與鐵道局於今(28)日簽署合作協議,加上與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已建立的合作機制,自此讓公路及鐵道建設能更全面搭接國土生態綠網的建構。鐵道局局長伍勝園表示,期待和林務局簽訂合作協議後,能透過共同構築生態網絡合作平台、共享鐵道使用情勢及生態資源調查資料、推動生態廊道網絡串聯等專業合作,促使相關生態議題及行動能夠被更完整盤點與順暢推展。

實務上,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與鐵道局東部工程處正以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為開端,研商合作透過鐵路橋設計調整提升廊道通透性,擴展大農大富生態廊道,減少動物移動的阻礙,目前已進到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審查及工程細部設計階段。未來在雙方合作協議簽訂後,林務局與鐵道局也將透過鐵道與生態更密切的專業結合,推動更多區域網絡的生態友善措施。

林務局表示,期盼藉由這場盛會凝聚各界對國土生態綠網的理解與共識,促進縫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環境。為期兩日的研討會將同步透過臉書專頁「林務局-森活情報站」https://www.facebook.com/twforest全程直播,讓不克到場的民眾能線上參與這場難得的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