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在即 唐獎大師論壇談憲法中的公眾參與

2022唐獎大師論壇法治場9月19日在台大登場

唐奬教育基金會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唐奬第五屆大師論壇首場會議,邀請到本屆法治獎得主雪柔‧頌德絲教授與臺灣青年倡議代表與學者,從他國經驗暢談「憲法變遷中的公眾參與–從比較憲法的觀點出發」。頌德絲教授對不同面向的公眾參與,不管在理論或實際都有廣泛的探索,她也回應現場提問,對台灣年底憲法複決公投─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一事樂觀看待,她認為如果能成功跨越門檻,意義重大,意味年輕人對修憲將有更大的熱情,政府和政黨必須支持公眾參與公投,也有助於建立好的文化。

本場論壇由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葉俊榮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到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林彥廷、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陳文葳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蘇彥圖擔任與談人。

葉俊榮表示,憲法的實踐對各個社會都很重要,對台灣而言尤其是如此,如何轉型、打造更美好的未來,當前亦面對許多的挑戰。

頌德絲教授不僅是實踐者,也是比較憲法的先驅,以及立憲工程的推動者,足跡遍布全球,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貢獻令人印象深刻,她的智慧及耐心對亞太地區法治工作者帶來很大的啟發。

20221126日台灣選舉投票年齡是否下修至18歲,將由人民投票做出最後決定,這起修憲複決案正是此刻討論憲法改革中公眾參與最切身相關的案例。致力比較憲法的頌德絲教授,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各國憲政發展,她認為公眾參與是憲法變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有許多態樣,公投正是公眾參與其中一種方式。在論壇中,頌德絲教授先分享數個近期國際社會的公眾參與案例,包括南美洲的智利新憲法草案的人民複決近期以失敗收場;澳洲正準備發動憲改公投,將原住民的權益納入國會中,以及肯亞最高法院關於「建橋計畫(BBI)」的判決,肯認公眾參與是修憲的要件。頌德絲教授從這些案例歸納出不同公眾參與的方法,直接參與及代表制的取捨及全球化的影響,也帶出公投在理論上與實際上長年都存在的各種問題與辯論,是正在經歷憲法改革的許多國家現下面臨的問題。

台灣兩個非政府組織也分享他們在憲法變遷中的公眾參與的實際經驗。推動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的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林彥廷表示,今年三月底曾有百餘名位高中生赴立法院表達下修年齡的訴求,看似微薄力量,卻間接影響此次公投提案順利成案,可見公眾參與有其影響力,但投票下修年齡早在2014年即有非政府組織開始推動,卻受各種因素推遲至今,亦可見其公眾參與影響憲法改革並非易事。推動許多性別平權相關釋憲案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陳文葳則說,儘管非政府組織看似得到大法官的支持,但若細究大法官解釋理由,可看出大法官很少把非政府組織的意見納入,然而性別平權的推動方面仍非常仰賴憲法訴訟,公投雖是修憲的手段之一,但促進性別平權議案因多種原因未能成功,反倒是反同聯盟曾提出三個公投案,在2018年時曾寫下七百多萬人投下同意票的紀錄,這讓非政府組織更重視公眾參與以及多元對談的重要性。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蘇彥圖,以學理的角度討論台灣在2005年對修憲設定的門檻是否過高,以及修憲與多元溝通的重要性,他認為針對特定議題的公投相對不容易,如果年底能成功過關,未來公民團體就能創造更大的政治壓力,向主要的政黨施壓,推動更多憲法改革議案。

本論壇透過其他國家的公眾參與憲法改革案例,讓台下的青年學子們拉高視野,以更寬廣的角度,包括不同背景、不同議題的公投及其結果,能了解公投乃至於公眾參與對憲法變遷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進一步對台灣年底的公民複決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及反思。有興趣的民眾,歡迎收看本場次論壇直播影片:https://youtu.be/196FrGsOO6g

2022年唐獎法治獎獲獎人為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教授,以表彰她在比較憲法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中,頌德絲教授以深厚的學養,引領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立憲方針並提供建言,且數十年來,經由與國內外學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積極交流、對話、合作,不斷拓展比較憲法的疆界。

【大師論壇場次】

時間

得獎領域

主題

學校

9/26()

14:00~16:00

永續發展

邁向2030-2050之永續發展路徑

成功大學

9/20()

9:30~11:30

生技醫藥()

mRNA 為藥物的新時代

台北醫學大學

9/28()

10:30~12:30

生技醫藥()

脂質奈米顆粒、基因治療及COVID-19 mRNA疫苗

清華大學

9/21()

16:00~18:00

漢學

青銅、玉與金:「物的言語」及其脈絡

台灣大學

9/19()

10:20~12:10

法治

憲法變遷中的公眾參與:從比較憲法的觀點出發

台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