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新冠肺炎新藥研發史 台灣之光 遠東生技、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產學合作細胞實驗告捷 共同發表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與抗新冠病毒新藥Apomivir®

  

抗新冠植物性新藥Apomivir® 全球市場年規模估達台幣900億以上
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全球迄今累計超過6260萬人感染,歐美地區每天以超過60萬確診病例增加感染人數。從事抗病毒藥物開發20多年歷史的遠東生技與防疫國家隊「科技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合作,發現流感藥物標的Apomivir® (獲台、美人體臨床試驗)中的主要藥物成份FB-1603 (舊稱: Apogen®),於細胞實驗中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活性,未來可望成為治療COVID-19的新藥,若臨床開發成功,預計此新藥在全球市場年規模初估將高達台幣900億元以上。
Apomivir® 替健康細胞戴口罩 為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
FB-1603如何抑制新冠肺炎活性?遠東生技總經理闕鴻達指出:「用鑰匙孔來比喻,病毒需要打開健康宿主細胞大門,登堂入室進行繁殖,但FB-1603機制能直接塞住正常細胞大門鑰匙孔,讓新冠肺炎鑰匙無法打開正常細胞門,就無法入侵,因此在細胞實驗上,我們發現FB-1603具有預防新冠肺炎的潛力,能替細胞戴口罩!在開發時程上,遠東生技已提出Apomivir®抑制新冠病毒之專利申請,並已於今年8月向美國FDA以「治療COVID-19」提出人體臨床試驗送件前諮詢(pre-IND案號:151566),預計2021年第一季向美國FDA提出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
除了新冠肺炎以外,FB-1603還對多種病毒擁有抑制活性能力,是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包括腸病毒、流感病毒A/B型、伊波拉病毒、甚至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病毒及皰疹病毒1/2型,並已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NIAID)持續進行合作中(註1
FB-1603經細胞實驗證實 作用機轉為棘蛋白(Spike)吸附細胞表面受器(ACE2)
至於未來疫苗跟新藥之間的關係,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表示:「長庚跟遠東生技產學合作已長達22年,始於1998年腸病毒爆發流行,而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大規模流行,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以細胞實驗證實FB-1603能有效的抑制229E冠狀病毒與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初步作用機轉為FB-1603由棘蛋白(Spike)吸附細胞表面受器(ACE2),但確切機轉仍需進一步釐清.雖然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即將問世,但我們尚未了解病毒在疫苗施打後的變異率,及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多久,因此在疫苗之外,開發不同機轉的抗病毒藥物及能對多種病毒具有抑制力的新藥技術,對全球未來防疫相當重要,這也是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之一(註2。」
遠東生技運用30億年微生物天然抵抗力 開發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
遠東生技研發部副總陳亦翔博士分析:「FB-1603裡面有一個單一活性成分為大分子網狀多醣,是由FEM-101特殊微藻萃取而來,FEM-101為古微生物,在地球30億年來演化出抵抗許多病毒跟細菌攻擊的天然抵抗力,可謂造物主送給人類的禮物,此外FB-1603是一種罕見大分子藥物,像瑞德西韋是小分子藥物,病毒基因一突變就會影響藥物效能,但此大分子網狀多醣因穩定性夠、耐熱、耐酸鹼,後續開發有很多層面可應用,除藥物開發外,如製作為外用噴劑,噴在空氣中不會失去活性,安全性高,不小心吃下肚也不必擔心危害。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的開發,公司非常看好這個植物性新藥,亦同時找尋合適臨床合作夥伴,共同朝藥物市場開發,期待對於全球疫情有所貢獻。」
1: 2015年開始,遠東生技即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NIAID)取得合作,在等級最高之P4實驗室進行測試,FB-1603成份亦能抑制致死率高達9成的伊波拉病毒(Ebola)之活性,雙方將評估進行動物實驗。
2: 長庚大學 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成立願景:
新興病毒對整個世界的威脅日益俱增,SARS、禽流感、H1N1等病毒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命,對社會經濟、交通、生態、教育等層面等造成很大的衝擊。中心期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合作,完成以下使命:(1)辨識新興病毒感染疾病 2)進行新興病毒跨領域之研究 3)建立基礎科學及臨床科學的橋樑(4)開發抗病毒藥物及免疫療法 5)藉由紮實的國際合作以促進新興病毒感染症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