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攏是為著.陳武康》回顧跳舞人生 舞譜跨越臺法 世界首演在臺北

台北訊---當代法國重量級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與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共同編創的全新作品《攏是為著.陳武康》,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委託製作,由貝爾擔任創作概念,陳武康身兼導演及演員,以獨舞的形式,回顧陳武康自學舞以來的舞蹈人生,並交叉呈現貝爾在不同階段的多段代表性舞作,世界首演將於731日至81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演出,共計2場。
《攏是為著.陳武康》是貝爾與陳武康繼2019年臺北藝術節《非跳不可》後,再度合作的作品。貝爾表示,出於環境生態的考量,降低因作品而生的碳排放,自20192月起,他和他的所有舞團員工開始不再搭機巡演。因此,在《非跳不可》的合作中,貝爾首度釋出主導權,提供舞譜,交由陳武康及編舞家葉名樺擔任導演執行。而在《攏是為著.陳武康》中,貝爾更進一步,讓陳武康參與編創,擔任導演,一起實踐全新的編舞實踐方式。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北藝中心作為未來的場館,以共製中心為目標,希望能做出真正在地且能持續發展的作品,《攏是為著.陳武康》即是一個國際共製的例子,合作方式可作為其他藝術家和作品的借鏡。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表示,貝爾原是一個很棒的舞者,跳舞多年,跳到崩潰,後來用了兩年的時間靜修,大量閱讀哲學理論,從中的收穫是將整個劇場轉化成各種符號和元素,質問舞蹈創作的本質和手法。到了90年代後,帶來各種精彩的作品,不是學者式的編舞,而是走入生活和生命,是讓作品有空間能包容所有觀眾的參與、想像和個人經歷。
貝爾表示,在創作獨舞譜的過程中,新冠病毒迅速席捲全球,因此讓當地藝術家來主導演出的計畫變得更迫切而必要,與策展人鄧富權討論後,決定在臺北藝術節執行這項實驗。因為與陳武康合作愉快,就邀請他參與這個計畫,「這個新作品需要像他這樣出色、對新的經驗又抱持開放態度的人」。兩人透過網路視訊,展開共同編創的《攏是為著.陳武康》。
《攏是為著.陳武康》是貝爾與跳了將近三十年舞的舞者陳武康,共同書寫的舞蹈自傳。透過不同時期的流行金曲或過往舞作中的音樂,如柴可夫斯基《睡美人》、郭富城《動起來》等,陳武康以8段獨舞呈現自孩提時代習舞、跳舞到編舞的經歷,以及多段貝爾的舞作。陳武康表示,雖然是獨舞,但是很繽紛,就像大餅包小餅,「一口咬下,兩種滋味,有貝爾的回顧,也有我的回顧,會跳出不同的時代。」關於貝爾的舞作是從1998年開始,可以看到他從概念式的舞蹈、走入群眾,接著到舞蹈歷史的探索等不同階段變化,在軸線上呈現彼此的舞蹈生命,相互對話。
《攏是為著.陳武康》演出過程中,陳武康既是說書人,又是舞者,與觀眾分享這段屬於他個人,又反映時代的舞蹈史。出生高雄、現年42歲的陳武康表示,小時候原本學鋼琴,因為太好動,小學老師建議媽媽送去學舞,誤打誤撞進入張秀如老師的芭蕾舞課,上完第一堂課,就愛上芭蕾,對於穿緊身衣褲,完全沒有排斥,每天都非常期待練舞。愛跳芭蕾的陳武康,後來進入高雄苓雅國中舞蹈班,接著到臺北就讀國立藝專。 
陳武康表示,藝專期間,1995年澳洲國家芭蕾舞團來台演《睡美人》,他去當臨演,飾演四隻老鼠的其中一隻,搬一個盆栽到台上,出場不到兩分鐘。但在和專業舞者工作的六天中,近距離看著芭蕾舞者,完全被他們吸引,也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舞者。2001年,陳武康到紐約,考入美國重要芭蕾舞星、編舞家艾略特.費爾德(Eliot Feld)的舞團,展開12年長期合作,擔任舞者,呈現很多現代芭蕾舞作品,一圓舞蹈夢。2004年回到臺北,與友共創驫舞劇場,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至今,編創許多作品。這些與舞蹈的緣分和經歷,會部分擷取呈現於《攏是為著.陳武康》。
《攏是為著.陳武康》的演出過程有兩位特別來賓,就是陳武康的爸爸媽媽,陳武康表示,在貝爾編創的舞譜中,開放了一個選項,可由他選共舞的人或一種舞,最後決定是由爸媽上台跳舞,「因為小時候是看著我爸媽跳舞,很喜歡他們在一起跳舞的感覺」,所以這次特別讓他們從高雄上來,「他們的出現,讓這個演出更完整。」
《攏是為著.陳武康》不僅回顧陳武康的舞蹈歷史及其作品,透過編年史的方式,同時也反映在地所有臺灣舞者的現況,橫跨陳武康這個世代的一群舞者,所以陳武康表示,這是一支不只是獨舞的獨舞,呈現的是你和我的舞蹈史。《攏是為著‧陳武康》於731日、81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進行世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