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善牧培力婦女第二專長 原民婦女齊力縫製口罩套 防疫做公益

台北訊---近來全國上下都為新冠肺炎防疫而努力,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各家園和服務中心除了做好自身防範,也希望貢獻一己之力,由善牧花蓮瑞穗原住民服務中心為培力婦女所成立的「惟愛織心工紡」即帶著原住民婦女們趕工製作棉質口罩套,首批手做口罩套限量300個,結合臺灣喜佳會員們愛心手做捐贈的巧挽包,鼓勵民眾防疫做公益,凡捐款800元即可索取。這是善牧首度結合服務婦女的專長及企業的愛心,透過一針一線的手作公益,與國人傳遞彼此關懷相繫的心意,一起平安度過這波疫情。
由於全球疫情升溫,「勤洗手、戴口罩」成為防疫生活習慣,值此非常時期,感謝莨仕國際捐贈300UV100防潑水口罩給善牧基金會的服務對象,協助抗疫。此外,在口罩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國人紛紛在口罩外再套上輕薄吸汗的口罩套,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於是,「惟愛織心工紡」婦女們提出想透過縫紉專長製作口罩套貢獻心力,有些初學婦女因不嫻熟反覆練習,想盡辦法用硬紙板輔助布料做壓、折、燙,大家齊心協助甚至帶回家趕工,製作300個口罩套,而臺灣喜佳也加碼愛心,結合自身專業及會員們愛心,共同號召國人把需求化成愛心。
長期支持善牧基金會的臺灣喜佳這次也一起加入愛心行列,捐贈會員們為公益製作巧挽包共襄盛舉,臺灣喜佳產品企劃處蘇春惠協理表示:「要把本業轉化成回饋社會的力量,單靠企業是無法完成的,臺灣喜佳是以溫暖的布物傳遞愛心,而善牧基金會正是連結這些資源的最佳橋樑。」
1987年,善牧天主教基金會來臺展開不幸少女的救援,修女們跑遍花東地區提供協助,同時也觀察到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許多部落婦女成為家中主要照顧者,想貼補家用,但卻因時間和地域限制而有深深無力感。於是,善牧著手原住民家庭服務的工作,積極走訪部落並成立服務中心。善牧花蓮瑞穗中心曾淑惠督導說:「原住民手藝非常巧,加上許多婦女曾在外地紡織廠工作,對縫紉並不陌生。」帶著培力的想法,104年於花蓮瑞穗鄉成立「惟愛織心工紡」,十來坪的場地,這個溫馨的織心工紡裡,縫紉機、織帶機、拷克機、打版、熨斗等一應俱全,一群熱愛手作的阿美族人在這裡盡情創作著,除了傳承老嫗別具特色的十字繡手作小物。另外,也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客製化訂單,製作布包、飾品、帽子、識別證和書衣,淑惠督導說:「讓有經濟自立需求的婦女以及返鄉定居的年輕人習得一技之長,且能夠穩定就業,是『惟愛織心工紡』的成立初衷。」
五年過去了,目前已培力40多位部落婦女與青年成為專業手作職人,甚至踏上創業之路,像「惟愛織心工紡」講師張榕軒就是這樣的例子,因為回鄉後難以忘情最愛的縫紉,於是便加入織心工紡的行列,談到這一路的經歷,她靦腆地說:「從沒有想過可以成為縫紉班講師,還可以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及穩定收入。」這次她帶著婦女們一起研究坊間各式口罩套版型,再從中找出最舒適、貼臉的版型來製作,談到成為帶著婦女培力的角色,榕軒說:「從興趣中創作並從中得到成就感,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這是榕軒的經驗,也是善牧投入婦女培力的不變使命。
另一方面,專門庇護受暴婦女的善牧信心家園,甫成立的「信心工坊」也加入製作口罩套的行列,善牧信心家園蔡蕙婷主任表示,運用善牧Logo色系及充滿朝氣的圖案元素,製作各款口罩套,過程中的道道工法,需要婦女們的專注力及團隊默契才能成就這一切,另外,講師們也會帶著婦女們縫製手帕、抱枕、髮帶、束口帶等,鼓勵她們從自己的手感溫度中喚起自信心,同時透過各項技能的養成,為未來自立生活做準備。
而善牧臺北市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也於105年起,開設縫紉班課程,若婦女有興趣,會再媒合後續進階班課程等專業資源,期望協助婦女取得執照,累積未來把興趣轉換成收入的能量,善牧臺北市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連雅萍主任形容:「透過打版、車縫賦予布料新生命,看到成品的同時,也能找回婦女們的自信心。」另外,雅萍主任觀察到,大約有2-3成婦女有創業想法,但在深度了解後,發現許多婦女的事前準備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創業的程度,需要再累積人脈及豐富實務經驗,於是服務中心與企業合作,提供理財、網拍客服、開店經營等諮詢,希望透過各方資源的媒合及善牧夥伴們的專業協助,讓需要幫助的婦女們能夠透過各種培力方案,長出復原力的同時,也具備自立生活的能力,為未來生活儲存能量並做好準備。
※更多「惟愛織心工紡」的資訊,
請至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wuh5029i/,或來電洽詢03-88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