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下蹲膝蓋有聲音? 分辨5種怪聲 揪出元凶 膝蓋發出「這聲音」要注意!釐清5種膝蓋怪聲與病因

台北訊---膝蓋是非常重要的關節,站立、坐下、蹲下、走路、跳有氧、做重訓…等,幾乎所有動作都會用到它,因此平時的膝關節保養與照顧,很重要,這樣才能「走跳長久」。World Gym Blog整理出以下5種膝蓋聲音和相對病因,讓你對症下藥、加強改善!
1.無聲,但膝蓋緊繃
如果你在活動或伸展時,總覺得膝關節卡卡的,沒有辦法順利運動,但不會紅腫熱痛、也沒有出現聲響,那是什麼問題呢?這代表身體缺乏運動、肌肉量不足,導致膝蓋附近的肌肉和關節僵硬,導致動作執行沒那麼流暢,建議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再配合飲食來加強肌力。
2.啵一聲
膝蓋偶爾發出「啵」一聲,是因為關節活動時,內外壓力不平衡,造成關節內出現小小的氣泡,「啵」聲就是氣泡破掉,所產生的。通常關節壓力不平衡是因為突然伸展導致,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影響,但如果伴隨疼痛的感覺,請記得要盡快就醫,檢查治療。
3.啵啵連聲
膝蓋運動時有連續聲響,很可能是因為關節活動的軌道跑掉了,造成軟組織韌帶和肌腱,必須越過骨骼…等不平滑的表面,而出現啵啵連聲,有這情況,「請盡速尋求醫生協助」,否則長期下來,會造成軟組織過度摩擦而導致發炎,提高罹患關節炎的機會。
4.沙沙聲
常常出現「沙沙」聲,可能是膝關節過勞,周圍的軟組織已經磨損,如果再伴隨些微不適,甚至疼痛的感覺,一定要就醫找出軟組織磨損的確切位置,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
5.喀喀聲
伸展腿部時,出現「喀喀」聲,同時感覺到膝蓋前方疼痛,或是久坐、久躺後要站起來,膝蓋有劇痛感。這很可能就是髕骨軟化症,髕骨位於膝蓋正前方,它就像滑輪一樣,協助大腿前側肌肉彎曲或伸直,因此當髕骨和股骨間的軟骨,過度磨損就容易造成髕骨軟化症。另外像是肌力不平均、運動姿勢不對、肥胖、訓練強度太大…等問題,都是原因之一,若有發現類似症狀,應該先停止運動,馬上就醫,才不會讓症狀持續惡化。
膝蓋有怪聲?4招膝蓋保養運動報你知
        不管是哪一種膝蓋怪聲或病因,日常膝蓋保養要做好,才能預防膝關節退化,World Gym有氧老師Pinky,將教你4招護膝動作,每天做、減少膝蓋受傷的機會。
1.膝蓋按摩
《動作》
(1) 彎曲膝蓋後,單手虎口向前放在膝蓋的最高處,再慢慢往下摸,讓拇指和食指找到膝蓋內外側的凹陷處,也就是外膝眼穴、內膝眼穴。
(2) 拇指和食指同時輕柔的按摩穴道,1次大約10秒,3次為1組,每天早晚可以各做2組。
2.坐姿伸展腳踝
《動作》
(1) 起始動作為,在瑜珈墊上採坐姿,雙腳往前伸直,腳尖向上,雙手輕放在身體兩側保持穩定。
(2) 腳掌往左右邊打開,接著讓腳尖向前方延伸,最後回到起始位置,畫一個圈的感覺。
3.坐姿抬腿
《動作》
(1) 起始位置為坐在椅子上或是有高度的位置,讓雙腿彎曲後可以呈現約90度,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可以輕握住椅子的邊緣。
Tip:要注意場地的安全性喔!
(2) 吸氣預備,吐氣時慢慢抬起一邊的小腿,腳尖保持向上,高度大約和地面平行,但是膝蓋不要鎖死,停頓一下,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伸展46下後再換邊動作。
4.靠牆深蹲
《動作》
(1) 起始位置為,背部緊靠牆壁,腳跟距離牆面大約半步的位置,再慢慢往下蹲,讓大腿和小腿約呈90度,但是膝蓋不超過腳尖,雙手自然垂放在大腿上。
(2) 抬起雙手掌心朝前,停頓35秒後手收回,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
Tip:過程中要保持自然的呼吸。
要保養膝蓋,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不可以少,同時也要多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D和蛋白質,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保護軟骨。另外,每日補充足夠水分,也有助於維持關節潤滑。想看更多健康減重以及運動的相關文章嗎?歡迎訂閱World Gym Blog,隨時update健身運動教學、健康飲食資訊,一起愛運動,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