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0

董氏基金會提醒 想要樂齡生活先做好預備!

               (台北訊)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調查結果,近八成受訪者有意識自己已屆退休(老年)年齡,但近四成的民眾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為提醒中、老年人先做好並實踐退休生活的規劃,屆時能無憂老化,董氏基金會今日(10)推出「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及「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提醒民眾如何計劃未來及享受樂齡生活。
               面對退休做好預備,不焦慮不憂鬱。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台灣已邁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顯示,70歲以上民眾,每10位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因此董氏基金會積極推展老年憂鬱防治工作,提供中、老年人及陪伴者促進長者心理健康的資源。他說,今年董氏基金會舉辦【話說想望】樂齡圖文徵件活動,請民眾用照片及短文分享想像中退休後生活,募集超過500件作品,從作品中發現,多數人都希望退休後保有身體健康、做想做的事情如旅行、做志工等等。他提醒,要正面積極的享受與安排人生,不要因為年齡而受限,不管是運動、做公益、學新事物,都是退休後可以積極追求的,也是每個人可以從現在就開始思考的議題。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是很多高齡者嚮往的情境。但萬事不關心,日子還是要過,晚年生活如何安排,才能過得怡然精采,大多數人並不明白。今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出版「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與製拍宣導短片「預約樂齡新舞台」,正是傳達老年生活方式很多元,再創自己的價值,都是保持快樂的方法。他希望大家透過影片及書籍內容獲得啟發,相信自己,不因為年紀而改變對自我的肯定,自得的度過退休生活。
              即早規劃退休生活是必要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2019年透過線上及紙本問卷針對50歲以上民眾對退休及老年預備之需求現況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905份。從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八成受試者意識到自己已達退休年齡,但近四成受試者尚未實際規劃退休生活。開始參與各種退休生活或課程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而受訪者認為退休生活最重要的,依序是「良好身體狀況」、「穩定的情緒狀態」及「保有人際互動」,目前感到最欠缺的是「經濟能力」、「身體狀況」、「運動習慣」建立。而在退休後最想做的事情為「到各地旅遊」、「運動」、「社會服務」!葉雅馨建議尚未退休的民眾,提前做好個別性的規劃,安排能取代工作的活動,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讓自己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的退休生活。
           從語言及行為觀察長者情緒變化。榮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佳芬醫師說明,臨床上有許多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個案都是發生在退休之後,因為過去汲汲於工作,退休頓時失去生活的重心,而「鰥、寡、孤、獨、老」為引發憂鬱情緒的危險因子,蔡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從中來反向思考及預防,例如透過拓展生活圈、安排事情與人連結,做好退休規劃從中找到成就感。而陪伴者可從長者的語言及行為面向進行觀察,當長輩常說出負面想法,如覺得自己沒用、沒朋友,或是說話的次數明顯改變、音量與語調與過往不同;行為上開始常抱怨身體疼痛、眉頭深鎖表情明顯不開心、原來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了、沒食慾、體重減輕等,就要特別注意,她呼籲,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他人的守護者,如果發現身旁的人可能有憂鬱症狀,可以鼓勵及陪伴對方尋求專業的協助。
       現場也邀請書中退休的各行各業的素人實踐家董國震、林豔萍、杜寶琴出席分享自身的經驗,分享精彩的生活。原是上市公司的主管董國震在退休後靠著做志工找回生活重心,不僅把以前工作管理經驗運用在志工服務上,也從中結交到許多好友;毅然決定50歲就退休的林豔萍,擁有廣泛的興趣跑到國外當起海外志工、也樂在其中;已有3個孫子的杜寶琴加入舞團跳街舞,重拾自己年輕時候的興趣,在一場大病後,因為舞團姐妹的鼓勵,更相約要一起跳到90歲,也讓自己更有自信去建立多采的退休生活!

即日起〈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可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KDEe0IDsI 與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觀看,最新出版新書「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可至大家健康雜誌https://healthforall.com.tw/進行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