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氣喘有分級 治療更精準」 近四成的氣喘病友疾病認知錯誤,五成擔心類固醇的使用 世界氣喘日醫師共同呼籲:破除迷思積極治療才能控制氣喘

     台灣氣候潮濕多變,且空氣汙染日益嚴重,環境正是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成人氣喘診療指引指出(2018),依據2000-2007年的健保資料庫統計,成人的氣喘盛行率約為11.9%,但可能有低估的情形,因成人的病識感較低,容易將氣喘與感冒混淆,延遲就醫時間。此外,國人對於氣喘用藥常有不正確的觀念和習慣,一項氣喘病患健康識能問卷調查顯示,氣喘病友有種種錯誤的迷思,更對藥品中含有類固醇抱有成見,影響療程與療效。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教授表示「多數的氣喘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忽視就醫,往往等到急性發作時才驚覺其嚴重性,不但工作表現大受影響,連生活品質都難以維持。」林孟志理事長提醒,治療氣喘病及預防其急性發作主要有三大重點:避免過敏原,避免會誘發喘發作的刺激因素,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尤其氣喘最重要的就是早期治療,若民眾有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且持續超過2週未改善,建議可以進一步就醫檢查,基本上皆能控制病情。
氣喘迷思擾視聽 正確觀念助治療
國人對於氣喘的認知及治療方式存在諸多疑慮。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台大健康政策管理研究所進行的氣喘病患健康識能問卷調查,可發現氣喘病友對氣喘的疾病知識來源主要為醫師、媒體以及親朋好友等人際網路,其中確實有不少影響治療的迷思和行為:
l   20%的氣喘病患認為沒有喘的症狀就代表沒有氣喘
l   18%的氣喘病患認為氣喘只靠運動和休息就會好
l   34%的氣喘病患認為氣喘病是可以根治的疾病
l   雖然有高達96%的氣喘病友知道嚴重氣喘是會致命的疾病,但有仍24%的氣喘病患會自行去藥局購買急救型藥物來進行氣喘控制,並依賴短效的急救型藥物。
l   有五成的氣喘病友認為長期使用類固醇會產生副作用,全部的氣喘患者中又有56%的病友只在急性期把吸入型類固醇當作急救藥物來使用,甚至有過半數的氣喘患者擔心及害怕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
l   因此,近30%的氣喘病患會擔心醫師知道他們沒有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而隱瞞使用情況。
        針對氣喘患者對於氣喘錯誤的迷思,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委員、台中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傅彬貴醫師感到相當擔憂,同時表示氣喘控制和糖尿病血糖控制一樣,都需要提升患者的健康識能,醫師與病患要能進行有效的溝通,甚至個管師或衛教師要提供病患追蹤管理及諮詢的服務,破解氣喘病治療的迷思。類固醇在台灣已經被污名化了,所以有高達50%的氣喘病患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但值得跟大家宣導的是,類固醇有兩大類,一種叫做全身性類固醇,例如口服或施打型,這對全身的免疫力的影響以及副作用都比較高,不建議長期使用。相對的,吸入型類固醇,在目前的氣喘治療指引,經過許多大型的臨床試驗,目前的治療角色越來越重要,在劑量上都是在人體可接受的安全範圍內,對全身性的影響也較小,是幫助患者有效控制氣喘得到適當治療最重要的藥物。有些氣喘病患將急救緩解藥物當作「救命仙丹」,但它只能短時間舒緩過敏性氣管收縮,卻無法治療氣管發炎,且急救緩解藥物若頻繁使用,效果也會逐漸降低,可能導致日後氣喘反覆發作,對肺功能傷害加劇。氣喘重症是會致命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傅彬貴醫師也提醒氣喘病友,要正視氣喘、接受吸入型類固醇治療、規則用藥,並輔助非藥物的治療如戒菸、運動、改善居家環境等,一起提升健康識能、與氣喘病和平共處,找回健康。
氣喘分級 精準治療效益大
        氣喘可依症狀頻率、氣道阻塞的程度及其變異度,細分為輕度、中、重度與嚴重型,且採分級治療階梯式的療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召集人、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醫師表示,針對中重度的氣喘,建議使用吸入型類固醇(ICS)合併長效型吸入擴張劑(LABA),做為長期的疾病控制及緩解症狀發生,如果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排除過敏原等,應可有效控制氣喘;針對重度氣喘病患已經按時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但仍無法有效控制,仍有其他相關症狀如咳痰、悶喘等症狀,可能為嚴重型氣喘病患。至於嚴重型氣喘(Severe Asthma),目前有新型的生物製劑,每1-2個月打一次,可以降低急性惡化的風險。最新版2019年世界氣喘治療指引(GINA)也已更新,所有不同程度的氣喘病患都應該使用含吸入型類固醇的藥物,而非單獨使用緩解型藥物來控制一時的氣喘症狀,以避免增加未來氣喘發作的風險。強調氣喘分級認知的重要性及進一步落實「精準治療」的方針,才能真正緩解氣喘病患的疾病負擔。
        邱國欽醫師也提到他的患者余小姐,飽受嚴重型氣喘所苦,目前在生物製劑的治療下,氣喘嚴重惡化已較未治療時大幅降低,並有效控制,原本在未施打前,每2-3個月就需要住院,現在已經大幅減少住院次數!
她氣喘病史18 : 聽醫師的話才是治療的捷徑
        51歲的嚴重型氣喘患者余小姐談到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氣喘而且會那麼嚴重,發病前她以為自己是感冒然後一直吃感冒藥,但是一直咳不停,越來越嚴重,然後在工作的時候咳到暈倒送到急診馬上住院。在疾病的折磨與不停出院住院期間,甚至動過輕生的念頭,而讓她改變最多的就是醫師的鼓勵與積極面對治療後的成果。她自33歲氣喘發作以來最大的心得就是「聽醫生的話是最重要的」,氣喘雖無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很多人不依照醫囑用藥,尤其在住院的時候常常聽到家屬或病人口耳相傳要吃偏方,她剛開始也吃過,但完全沒有效反而變得很胖。與氣喘共處多年,她很想跟所有的氣喘病友分享經驗:如果發現自己有氣喘,一定要好好聽醫生的話,按階段配合治療,才能真正控制病情。另外平時要經常戴口罩,而且每天都要清洗替換,家庭主婦進廚房也要避免油煙引起咳嗽和氣喘。
世界氣喘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倡破除迷思積極治療
         2019年「世界氣喘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林孟志理事長、傅彬貴醫師和邱國欽醫師特別呼籲希望破除國人對氣喘的迷思,更希望傳達「氣喘有分級 治療更精準」的觀念,呼籲正為氣喘所苦的患者,透過醫師專業了解自身的病情,積極的接受治療,才能真正達到氣喘分級、精準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