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十面轉型突圍,航向新藍海

       (台北訊) 2019 5 21 ~23 日(週二~週四),宏遠要舉辦第七屆「自辦展 及紡織價值鏈研討會」,議程內容還是以宏遠的核心四力來劃分,三天依序為 智慧力、永續力與精實力、創新力。 「贏在學習,勝在改變」,前三屆三天的總出席人數皆超過一千人,而共 襄盛舉、無我奉獻的國內外講師/主持人也達四十位;這種在生態系中共煮 「石頭湯」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智慧力 
    工業 3.5 論壇 宏遠在 2015 年開始啟動工業 4.0 策略,幾年來共邀集三十多個夥伴來協 力,其中一位就是清華大學簡禎富教授,經過三年來的合作也有了一些成果。 簡教授自始就提倡「工業 3.5」混合策略,認為這最適合現今台灣企業界的數 位轉型。受此啟發,我也提出宏遠的「紫海策略」。簡教授今年把他的高見集 結成《工業 3.5》分享各界,書中有宏遠染整廠「數位大腦」的精彩個案。 
雲端創新/數位轉型
     針對雲端創新,目前最當紅的就是微軟的 Azure 和亞馬遜的 AWS,這次 我們特別請到微軟崔思康協理和亞馬遜陳慶峰經理來講解在雲端的數位轉型 之道。 同時,我們也請到遠傳電信許森副理講述「企業數位轉型趨勢」及研華 科技卓建曄經理分享「紡織業 AIoT 案例」。
    成衣廠智慧自動化解決方案論壇 宏遠自三年前啟動「5+5 放膽射月計劃」,其中最大的變革是要從原有的 紡織事業延伸到成衣事業,以擴大營收和獲利。有鑑於宏遠是成衣業的後進, 因此在宏遠工業 4.0 計劃的啟發下,採取「Leap」(跳躍)模式,以成衣廠智 慧自動化為主軸來設廠,減少員工的培訓時間(去技能化 deskill—生手製衣), 並提升效率與品質,而自始即到各國找尋合作夥伴,共建世界級標竿工廠。 5 21 日的壓軸論壇,我們請到合作夥伴上海威士機械,廣州易立及日本 JUKI 來分享,並情商紡拓會楊曉琴副秘書長主持。
    永續力、精實力 環保永續、社會關懷,一向是宏遠所力倡的經營理念和使命;我們請到 的講師除了從科技面出發來解決環境問題外,也有很多是從人文面來省思如 何讓台灣社會更美好。 吳俊岳(Eric Wu)先生是我們美國北卡廠的環安顧問,他在美國讀完碩 士後就留在美國從事環境、健康、安全(EHS)顧問工作,至今已 32 年,此 次他特別回台灣真誠分享在美國投資營運環安需知,並舉案例分享,實是不 可多得的機遇。 
創新力
       紡織的價值鏈很長又複雜,從多元原料製造與加工、針平織布、染色整 理、深度後加工、各種成衣製造等,此回講師代表的公司橫跨多國,講述各 種功能性產品的創新應用。 台北科技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李嘉華執行長,從英業達退休後,奉獻社會 公益,關心學校的品德教育,並致力要把學校的研究化為企業應用。
      5 23 日的壓軸論壇「感測器最佳創新應用」,宏遠在成衣事業上除了智慧自動化外,也朝高值化加工發展;今年陸續 在成衣印花、水洗、繡花加工添加設備。此次的創新力論壇(1),我們請來深 圳弘美公司、坤澤公司、漢弘公司來主講成衣印花,並麻煩業界專家雙鍵化 工蔡茂德總經理再次主持。 
    來到 VUCA 世界,你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創造 我最近讀到天命大師尼克.克雷格(NICK CRAIG)新著《使命感就是超 能力》(英文書名:LEADING FROM PURPOSE),裡面提到,活在 VUCA 界,沒有天命,就難以存活。 何謂 VUCA 世界?話說從頭;1991 年,蘇聯瓦解,對美軍而言是令人震 撼的變化。既然我們準備面對的一切都消失不見了,那麼我們該要對抗誰呢? 局勢會變得如何呢?為了對這個新興的處境做一整理,美軍建構了「VUCA 的概念[Volatile(易變)、Uncertain(不定)、Complex/chaotic(複雜/混亂)、 Ambiguous(不明朗)],以此概念去因應領導者在全新的世界裡面臨的挑戰。
    尼克.克雷格指出,「在 VUCA 之前的時代,解決辦法就是確立願景與策 略,然後結合所有資源來執行「計劃」。我們以兩年至五年為期,努力工作, 一有外在事件迫使某項策略改變,大家就抱怨不已。
       今日,策略計劃的時間 長度要是超過一個年度預算週期,就稱得上是叫人肅然起敬了。至於策略計 劃為何會不斷重做,我們全都明白箇中原因。」 今日的策略不斷更動、變化、翻轉;宏遠成立至今已三十年,以前每五 年就大轉型一次,但這十年來,策略轉型的速度不斷加快,很難整年不變。 宏遠現在在六個國家有工廠,非洲裔員工已超過一半,我每個月大半時間穿 梭在國外,面對各種異象的發生,真真實實感受到「活在 VUCA 世界── 變、不定、複雜又混亂、不明朗,因此在去年底訂下「十面轉型突圍,航向 新藍海」願景策略。更在最近讀了《使命感就是超能力》後,鼓勵各主管, 要做個「天命型領導者」,找出自己的「天命」──亦即與生俱有的獨特天賦, 與之連結,帶來明確、專注、行動的信心;只要個人天命與機構使命達到一 致,就能依循內心最深處的天命落實領導,完成使命帶來影響,甚或改變世界。
        彼得.杜拉克說,「你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創造。」從來沒有管理過人 的杜拉克,竟然號稱是「發明管理學的人」,成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他就是 真正的天命型領導者,一生不斷「刻意練習」他的不能,運用他與生俱來的 天賦──「旁觀者」,完成個人的使命,改變了世界。 
        航向新藍海 去年六月,在因緣際會下,我拿到《天下雜誌》要出版的《航向藍海》 中文版草本,認真的一字字研讀後,我幫它寫了推薦序,並搶先給六國主管 作「工作坊」,寫出各課的「航向藍海」願景策略。 金偉燦(W. CHAN KIM)教授與他的學生芮妮.莫伯尼(RENEE P.5 MAUBORGNE)十年前合著《藍海策略》而一夕成名。大家因而知道,紅海 是所有產業目前所在之處,多數企業在此奮戰。藍海則是所有產業有待創造 的空間,增加的獲利與成長都來自這裡。紅海策略是要在既有市場中「競爭」, 甚至要形成割喉戰。而藍海策略則是要創造新市場,超越競爭,得到高的獲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