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融科技的成長與金融機構的發展與應對持續受關注,金管會除預計將在今年推出STO相關法規外,更希望國內金融科技新創公司與金融機構找到互利共生的商業模式」受邀出席金融科技座談會,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說「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監理準則持續演進,過去偏向個別風險評估,未來預期走向資訊共享,達成全面了解預期損失與穩定。未來風險管理模型將趨向複雜,也因此大數據的搜集與使用也將越來越重要。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對於金融科技新創的了解還有所受限、合作保守,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透過邀請海內外知名講者來台與金融機構對話,為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立共同合作、共創發展的基礎外,更協助金融機構對新興科技時代下的模型驗證提出創新見解」
《金融科技座談會-金融科技時代下的模型風險管理》同時邀請到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客座教授Tyler Yang,除介紹美國金融監理體制中對模型風險控管的要求和演變外,更以2008金融危機後的金融機構調整借鏡國內金融產業參考。「任何模型都有所限制」Tyler Yang說「金融機構需要了解所採用的金融模型限制外,金融監管機關更需要有效的檢查FinTech時代下金融機構運用的模型,運用正確的模型才有輔助決策穩健度的效果,金融科技與機構才有機會找到合作的方向」
除Tyler Yang外,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更邀請到美國安富金融工程集團(IFE Group)執行總監林志杰博士,通過實施獨立模型驗證協助銀行評估與控制財務風險。「透過協助金融機構了解獨立模型的驗證與評估邏輯,我們希望為金融機構帶入適合目前台灣市場、有效的獨立驗證方式」林志杰博士說「為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建立合作基礎外,我們也希望協助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創新,只有在金融科技新創與金融機構共同成長的環境下國內金融業才有改革、創新發展的機會」
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同時邀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研究部林思惟經理與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風管處敬永康協理現場分享台灣金融業現況,協助金融機構全面理解模型驗證結果的準確性與限制、探討未來國內金融機構發展方向。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以協助金融機構改革及創新發展為目標,未來除將持續舉行金融科技座談會外,更將積極協助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發展,為金融產業建立對話機會,促進國內金融產業與科技產業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