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 罹患肺纖維化的許小姐接受居家氧氣治療長達12年,因肺功能不足,需24小時與體積龐大、需插電的傳統氧氣機形影不離,導致足不出戶,身體虛弱只能坐輪椅,心情不佳影響病情,一度住進加護病房長達四個月,靠著意志力並聽從醫囑治療,病況逐漸好轉,兩年前改用更輕便、攜帶型的氧氣機後,活動範圍大幅增加,可以自行開車出遊,甚至走路去幼稚園接孫子下課,生活品質改善,心情好轉也更有活力。

呼吸對一般人而言很自然,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何淑娟表示,罹患肺部疾病且肺功能不佳的病友,例如肺阻塞(COPD)、肺纖維化等,需要長期依賴氧氣機來維持生命,然而傳統居家氧氣治療用的氧氣鋼瓶或氧氣機攜帶不易,易使病患宅在家裡。一整天坐著或躺在床上,會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或失去動機從事任何活動而陷入惡性循環。為此,日前一場名為「有氧生活 暖幸福」病友活動,邀請長期氧氣治療的病友們同聚一堂,分享攜帶氧氣機外出的經驗。社團法人台北市呼吸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楊玲玲與何淑娟副教授共同呼籲,病友多外出走動,進行輕鬆簡單的有氧運動達到適度運動量,有助提升肺功能,減少焦慮或憂鬱現象,找回生命自主權!
肺功能不佳、被迫宅在家!肺阻塞病友焦慮風險高常人2.5倍
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何淑娟解釋,肺功能不佳會影響呼吸系統的「通氣」或「氣體交換」的功能,造成動脈血氧濃度下降,患者會出現呼吸急促、困難、心率過快或過慢、臉色發白、發紺等低血氧的症狀,嚴重可能導致右心室肥厚,續發性紅血球增多症和肺動脈高壓,甚至導致死亡1。
以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七位的肺阻塞2病人為例,隨著肺功能的退化,使呼吸氣流受阻,進而造成氣體交換障礙,為需要長期氧氣治療的一大族群。每天使用15~19小時氧氣(包括睡眠時間)的長期氧氣治療已被視為低氧血症肺阻塞患者之標準照護。國外有研究報告指出,其存活率較沒有使用氧氣的病人高15~32%1。何淑娟老師進一步說明,居家氧氣治療不僅能改善組織缺氧現象,減輕心臟與肺臟的負荷,還能避免缺氧造成體內發炎與不必要之合併症,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頻率1。然而病友們常因擔心缺氧或治療器材攜帶不便,而久待家中不敢外出。國內的研究顯示,肺阻塞患者的焦慮風險高常人2.5倍,且常與憂鬱並存,反而不利於病況3。
氧氣簡單帶著走!助肺功能不佳病友輕鬆跨出家門活動,舒緩焦慮
國內現行居家氧氣治療設備大致可以分為氧氣濃縮機、壓縮氧氣鋼瓶、液態氧,以及攜帶型氧氣濃縮機。何淑娟副教授分享,氧氣濃縮機體積較大、需要插電使用,鋼瓶則是較為笨重、難以攜帶,另外
液態氧雖然較為輕便好攜帶,但須要定期填充,順應當今社會與經濟趨勢,將逐漸被台灣市場淘汰。而攜帶型氧氣濃縮機因為體積較為輕巧,且附有蓄電電池成為近年來病友的新選擇。
社團法人台北市呼吸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楊玲玲鼓勵病友,除了居家氧氣治療外,平時也可進行呼吸保健操,讓喪失功能的肺泡數量不再增加,維持其正常功能。建議病友可以做漸進式的吸吐呼吸訓練,如噘嘴呼吸或衛生紙呼吸訓練。何淑娟副教授補充說明,呼吸的狀況與肺臟、心臟以及肌肉骨骼功能息息相關,因此也建議病友可以透過外出散步或是快走,進行輕鬆簡單的有氧運動達到適度的運動量,維持舊有社交生活,能有效減少患者焦慮或憂鬱現象,維持身心靈健康。
氧氣隨身帶,自在唱歌、養魚擁抱新生活,病友找回生命自主權!
專家呼籲:遵從醫囑居家氧氣治療及運動,助病況往良性循環發展
12年前因咳血住進加護病房、反覆進出醫院、肺纖維化病友許小姐一度被醫師判死刑,這些年日常生活被迫與氧氣機形影不離,但仍然靠著意志力、努力配合醫師治療讓自己好起來。「氧氣鋼瓶使用時間短又重,隨身的按壓式供氧設備使用較為麻煩,每走幾步就得壓一下,很不方便。」許小姐分享,直到兩年前換用攜帶型氧氣濃縮機後,生活才大為改觀,開始出門活動後心情轉為正向,對於帶著氧氣機外出有更多的想像與實踐,從本來坐輪椅、時刻戴口罩羞於見人,到現在可以自己開車跟外傭去看電影、跟朋友聚會唱卡拉OK,還能走路去幼稚園接孫子下課,找回自信跟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我現在真的很開心,生活與正常人沒什麼兩樣!」
60歲中度肺阻塞患者吳先生也分享,這幾年改用攜帶型氧氣濃縮機,並配合居家呼吸治療後,重拾平日對養魚與蒔花弄草的熱愛,不再因為擔心氧氣鋼瓶會沒氣,或是因氣瓶笨重外出不易而受困在家裡。每日固定自己騎摩托車到公園泡茶,與朋友下棋聊天,也能替心愛的孔雀魚買飼料,還會幫忙太太買菜或煮飯,維持過去的日常生活,保持愉悅的生活。
何淑娟副教授強調,氧氣是維持生活的必要元素,肺部疾病且肺功能不佳的病友不需要有使用氧氣會成癮的錯誤觀念,也不用過度緊張、時時刻刻透過血氧機監測血氧狀況。何淑娟副教授與楊玲玲理事長鼓勵病友盡量放鬆心情,遵從醫生與呼吸治療師的居家氧氣治療及運動建議,可幫助病況往良性循環發展,進而改善生活品質,與疾病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
徐武輝et al. (2016) 慢性阻塞性肺病之氧氣治療及呼吸器使用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
Hsieh et al. (2016)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anxiety
disorder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aiwan☆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