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
台北訊---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念,於一年中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將辛溫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藥效如儲熱的太陽能板,將夏季能量儲存體內,冬季釋放並發揮療效。
三伏貼有助驅寒祛邪、調節體質,預防冬季常見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其他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感冒、虛寒性胃痛等則須經中醫師專業評估。研究證實,三伏貼透過調節發炎因子改善氣喘患者呼吸功能,平均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上升13%、氣喘惡化風險下降60%,也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相關症狀,下降40-50%復發率,提升生活品質及身心狀態。
成人敷貼時間為1至2小時,兒童0.5至2小時,依各家醫療院所配方不同,而有敷貼時間上差異。貼敷期避免辛辣、生冷飲食,貼後局部發熱、微刺感皆屬正常現象,而皮膚敏感、孕婦、嬰幼兒及嚴重慢性病患者則須中醫師評估。
中醫三伏貼在兒童過敏與氣喘防治上的角色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的統計,政府當年度在治療氣喘以及過敏引起的鼻炎,共花費超過八十億點。每月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數平均約兩萬人,同年,另一資料顯示,台灣因過敏接受西醫診治人口約佔總人口15%,可見過敏性疾病是國人需要關心之重要健康議題。
三伏貼是利用夏天最熱的時節,將具有揮發性且溫熱的藥物,敷貼在人體背部可治療臟腑之俞穴表面,進而達到調理臟腑的作用;根據2006年一篇台灣的研究,三伏貼治療一週後及一年後,分別有45.7% 及59.1% 的患者覺得治療有效,超過40% 的患者覺得除了黑眼圈以外的過敏症狀皆有減輕,其中又以小於19 歲的患者及氣喘患者療效較佳而有顯著差異;2022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指出小兒氣喘體質分型多為陽虛、氣虛、痰濕等,建議一個療程為3年,可敷貼1-2個療程,視小兒病情輕重及敷貼療效決定敷貼療程;2023年也有國際期刊指出三伏貼對於氣喘患者的療效比較,可看出貼12個穴位的效果比貼6個穴位的效果大、貼4小時的效果比貼2小時的效果大。
綜合以上,過敏性疾病是國人健康之重要議題,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治療方法來協助病患,中醫三伏貼是有效且安全之治療方式,值得民眾之信賴。
從預防醫學看三伏貼:全民健康的中醫策略
夏季是中醫「治未病」理念中「未病先防」的最佳時機,而「三伏貼」正是透過體質調理來強化免疫力的傳統療法。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張絜閔主治醫師指出,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在台灣兒童間盛行率逐年攀升,凸顯預防的重要性。
三伏貼主要適用於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體虛易感冒者,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將逐痰、溫陽、通絡的中藥材研末後,調製成膏狀敷貼於特定穴位。
多項實證研究證實,三伏貼能顯著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有效改善氣喘、鼻過敏、過敏反應、感冒及睡眠狀況。研究亦指出,三伏貼能調節免疫功能,如 IgA、IgE、IgG、IL-4 及IFN-γ,降低嗜酸性白血球數量,並抑制IgE形成。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使用三伏貼療法可降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門診就醫次數,提升醫療品質效益。
然而,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合,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推廣三伏貼不僅有助於降低醫療負擔,提升全民生活品質,更是傳承中醫智慧、讓更多民眾受益。
貼出健康力!民眾最關心的三伏貼Q&A
三伏貼是中醫療法之一,主要利用特定的中藥貼敷於穴位或特定部位,調節陰陽氣血、增強免疫力。三伏貼的最佳使用時機通常是在每年的三伏天,這段期間陽氣最旺盛,有助於加強人體抵抗力,特別對呼吸道問題、關節疼痛等症狀有療效。常見的適應症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胃寒、寒冷引起的腹痛等。
使用三伏貼時,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刺痛或發熱,這通常是藥效發揮的正常反應。然而,若感到強烈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三伏貼,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者以及皮膚有損傷的人應避免使用,建議仍需中醫師評估。
使用時應注意貼敷時間,一般為30分鐘至2小時,並避免受寒或接觸冷水。三伏貼的療效多見於當年三伏天期間,長期使用可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預防感冒等常見病。總體來說,三伏貼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法,但使用前應充分了解自身體質並依中醫師評估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