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容婦產科主治醫師徐昕宜醫師呼籲疫苗接種不分性別,「疫苗篩檢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防堵HPV相關癌病」。
高雄容婦產科主治醫師徐昕宜醫師在臨床觀察到,許多女性因心理因素害怕接受抹片檢查,但抹片是能有效盡早抓出癌前病變的方式。自1995年起,政府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已使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約七成。然而,近年來篩檢率提升趨緩,2021年全台抹片檢查涵蓋率僅為49.2%,低於已開發國家的69%至75%。對此,徐醫師建議民眾可多與醫師溝通,了解抹片的益處並依照時間定期篩檢。
國家新政策,放寬抹片補助年齡及加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宣布,自2025年起,放寬抹片年齡,從原先30歲以上每年一次,加入25~29歲民眾每三年一次的抹片檢查,另提供35歲、45歲及65歲女性公費HPV檢測服務。HPV檢測能夠更早期地發現高致癌HPV感染,對於預防子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65歲女性,因為常誤以為年紀大無需再檢查,導致篩檢率偏低,此次政策將有助於提高該年齡層的篩檢參與度。徐醫師表示,往常HPV檢測並不廣為民眾所知,但其實HPV檢測能在有病變前就知道潛藏的風險,這會令台灣在子宮頸癌消滅計畫中更往國際靠攏。
世界衛生組織的90-70-90計畫,包含有90%男女性在青年期接受HPV疫苗,有70%的女性在35及45歲接受高品質的HPV檢測,並有90%的女性在癌前病變或是罹患子宮頸癌後可獲得妥善的治療,而如今國健署納入HPV檢測服務,徐醫師認為這項政策能更廣泛的達到早期發現的目標,也能提升民眾對HPV這個高傳染性的病毒的認知度,「但疫苗覆蓋率也是一個需要被討論的話題。」
HPV疫苗能預防多種癌症,不分男女都同樣重要
除了大家熟知國中女生有公費HPV疫苗之外,2025年9月起,政策將擴大至國中男生,預計有9萬至11萬人受惠,預防近九成的高致癌型別HPV感染。此舉不僅有助於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也有助於預防其他與HPV相關的癌症。
徐醫師對於男性普遍多對HPV意識不足感到擔心:「長期的HPV感染不僅跟子宮頸癌有關,男性應該要注意的是口咽癌,研究已顯示口咽癌與HPV的相關性逐年攀升,不要覺得預防HPV只跟女性有關。」此外因為男性沒有常規篩檢工具,積極主動的預防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成年男性接種率不到10%,是更應該被醫療人員關注並提供施打建議的族群。
目前九價疫苗建議施打年齡為9-45歲,越早接種越好,但徐醫師也提醒不論年齡接種都有其意義:「晚打比不打好,不打就是0分保護,打了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身邊的人。」
而對於接受抹片或HPV檢測的民眾徐醫師也進一步呼籲:「如果結果正常尚未接種的民眾,應把握病毒尚未進入體內的黃金期;但篩檢結果異常的民眾也別忘記,疫苗還是能針對未感染型別有保護力,更能進一步降低癌前病變的復發機率,而此時伴侶也應該表達支持共同諮詢接種。」
徐醫師最後強調:「疫苗篩檢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防堵HPV相關癌病,而疫苗接種不分性別。」 建議民眾可透過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友善診所網站(https://www.hpvaway.com.tw/HPVFriendlyClinicslistpage.html)搜尋鄰近的診所尋求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