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予回收咖啡渣新生
研究證實增加33%產量、提高69%維他命C、降低44%黃葉病病原菌活性
Nespresso攜手台大園藝系發展「咖啡渣全物利用研究」產學研究邁入第四年,奠基於「蔬菜增重」與「驅蟲抑菌」等成功種植經驗,再度公開新的研究發現 :
研究成果1:增加33%蔬菜產量 目標支持在地小農提升種植效率
台大近期研究顯示,在種植皺葉萵苣時,額外加入一定比例特殊處理過的咖啡渣,能有效提高約33%產量。台大園藝系副教授林淑怡分享,有機農民因為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因此可用的農業資源相對有限,加上近年氣候變遷影響,溫度、雨量難以掌握,若持續活用咖啡渣等自然永續農業資源,有機會提升種植效率,對在地小農發展帶來助益。
研究成果2:最高提升69%維他命C 回應農業精緻化趨勢
近年台灣農業發展走向精緻化,也受疫後推升民眾健康需求,天然飲食概念更蔚為風潮。試驗數據發現,使用咖啡渣堆肥種植小白菜,維他命C含量可增加23%,添加特殊處理過的咖啡渣更可提升皺葉萵苣的維他命C含量近70%。林淑怡副教授說明,提高作物品質和附加價值,是台灣農業增加競爭力的共識,也期待持續挖掘以咖啡渣種植高營養價值蔬菜的可能性,為農業精緻化開創新頁。
研究成果3:實驗室發現抑制44%黃葉病病原菌活性 可望減少甘藍黃葉病
「甘藍黃葉病」是台灣田間常見的農害之一,民眾常吃的高麗菜即深受其害,過去總因防治困難,讓不少農民傷透腦筋。近年全球暖化,喜好高溫的黃葉病病原菌更是加倍肆虐,迫使各界積極尋求防治解方。台大園藝系研究發現咖啡渣萃取物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目前在實驗室進行活體外實驗,數據顯示可有效抑制黃葉病菌絲生長速度達44%,未來有機會成為抑制田間黃葉病的有機藥劑,一解在地農業困境。
咖啡渣種植翻轉傳統 回應「再生農業」企業願景靠台灣回收佳績
Nespresso與台大園藝系自2019年起攜手產學合作,讓回收咖啡渣發揮高利用價值,林淑怡副教授說明,目前像咖啡渣一樣同時兼具「增加產量」及「降低病蟲害潛力」雙重效果的有機資材極少見。另外,相較傳統定義的「肥料」,回收咖啡渣在農業應用上扮演「生物活性促進劑」的角色,將養分鎖在土壤中,並等待大自然在適當時間點自然釋放養分、幫助作物生長發育,孕育農地健康的土壤微生態的概念,更與Nespresso在全球咖啡產地,所推行的「再生農業」概念不謀而合:採用自然農法以維護產地生物多樣性、降低對土地的破壞。
能夠讓咖啡渣支持在地有機農業發展,台灣Nespresso亮眼的膠囊回收成績更是推進研究成果的關鍵。Nespresso台灣事業部總監盧翰霖表示,自2015年起在台推廣回收計畫起,Nespresso 8年間積極整合通路、會員CRM系統、中華郵政、在地回收廠等多方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完整回收管道「完美鋁程」,持續提高民眾的回收意識。投注在地的努力也讓Nespresso台灣回收率超越全球平均、8年成長6倍,使得「咖啡渣全物利用研究」逐年擴大應用,為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帶來改變契機。
取之在地、回饋在地 Nespresso擴大攜手25間有機農場實踐永續共榮
目前「咖啡渣循環使用推廣計畫」在林淑怡副教授帶領下,不定期會舉辦工作坊邀請全台各地的有機農民參加、教導咖啡渣種植農法,累積已舉行5場工作坊、與超過130位農民共享研究成果,讓消費者隨手放入回收袋的咖啡膠囊,成為創生台灣農業的力量。農民游新福表示:「近幾年使用咖啡渣種植,玉米及三星蔥等短期作物生長情形明顯變好,產量也有提升」農民張基政也分享,運用咖啡渣農法至今,不但季節性病害、蟲害獲得控制,農作物均重也有增加,獲得正向成果。
林淑怡副教授表示,過去3年產學合作以學術研究作為開端,逐步開展田間試用後,未來將持續朝向實際應用面發展,例如更專注在台灣民眾餐盤中常見的高麗菜、空心菜、萵苣等葉菜類研究,提升研究效益。目標在2023年底,Nespresso合作農場將拓展至全台,期盼透過一杯永續咖啡的影響力,實踐在地共榮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