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騎車轉彎易擦撞、下樓梯常踩空 可能是青光眼惡化! 75%患者自行停藥 五年內視力惡化機率恐翻倍 醫籲:多元治療 助患者更穩定保護視神經


台北訊---別輕忽青光眼帶來的「惡視力」!67歲的黃先生,於30年前被診斷罹患青光眼,一度還不相信。後來雖開始治療,幾年前偶然遮住左眼,才驚慌發現右眼視力已大受影響。經過藥物治療及數次手術,眼壓仍忽高忽低,直到今年初接受了微創青光眼手術,眼壓才明顯穩定下降。

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青光眼已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臺北榮總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暨韻珊眼科教育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劉瑞玲指出,傳統認為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近年罹患原發開放性青光眼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中不乏在青壯年就嚴重到需要手術治療者。這些年輕病人通常是高度近視者或者是血壓很低、手腳冰冷也沒有規律做有氧運動的人。而高度近視人口增加,很可能和智慧手機普及且越多自幼童期就開始使用的趨勢有關。由於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不易察覺,輕忽及早控制,更以為失明距離自己很遙遠。但青光眼的可怕之處在於對視神經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等到開車某個角度視野看不到、下樓梯容易踩空、看書不能連貫等,已是晚期或末期病人,視野嚴重缺損。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更點出,門診中三到四成患者覺得不對勁時就醫,視野已嚴重受損,很可能三到五年就面臨失明危機,一定要有積極治療的正確認知。初期的青光眼治療建議使用眼藥水,但高達四分之三患者會自行停藥1,順從性不佳,目前除了眼藥水、青光眼有雷射、手術等多元治療方式,鼓勵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視力小偷」來襲!WHO預計204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將突破1億人!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全面檢查  避免青光眼惡化

全球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去年已突破800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估2040年將突破1億人!劉瑞玲醫師說明,眼球內每天生成一定水分,當水分無法排除時,眼壓會增加並壓迫視神經,造成視神經受到傷害。然而,由於兩眼視野大部分重疊,其中一眼出現問題時有另一眼的視力補償,不容易察覺,因此大部分患者常誤認「眼睛很累」或「眼鏡度數不夠」,直到視力模糊不清求診時,才發現罹患青光眼且視野已嚴重缺損,也讓青光眼被冠上「視力小偷」之稱。

劉瑞玲醫師分享,青光眼漸進式的視野缺損容易讓人「無感」,但嚴重惡化將影響日常生活,例如騎車、開車時無法注意到轉角而發生擦撞、下樓梯或行走時看不清高低落差而容易踩空或跌倒、要拿東西時拿捏不準距離,因此,有家族病史、近視超過600度、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由於正常眼壓也可能罹患青光眼,因此眼壓以外也應該進行其它眼科檢查,確認沒有缺損。

青光眼關鍵:持續治療、保護視神經
卻有近四分之三患者自行停藥,嚴重恐釀失明危機!

呂大文醫師分享,青光眼治療關鍵在於控制眼壓、避免視神經持續受損,現有治療分為藥物、雷射、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目前第一線以眼藥水為主,不過眼藥水多有紅癢等不適感,且須每天固定時間點藥,容易忘記、想到才點,或覺得麻煩而忽略,再加上平時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容易中斷治療,健保資料統計,台灣將近有75%患者自行停藥,其中有9成患者甚至於治療第一年便自行停藥1,而國外研究指出,五年內沒有穩定治療的病患,視力惡化的比例是有治療組的兩倍多,恐導致患者離失明更近一步!

呂大文醫師說,部分患者即使多年使用眼藥水治療,眼壓還是忽高忽低、控制不穩,這時建議考慮手術治療,不過臨床發現,許多患者對手術抱持誤解,例如「動手術眼睛會瞎」、「好像會很痛」、「傷口很大、需要很久才能復原」等,容易一拖再拖,造成病症嚴重惡化,根據健保資料,台灣目前約有逾45萬青光眼患者,每年僅有1700名患者選擇手術。

微創青光眼手術:傷口小 +安全性高+恢復快
提供患者穩定治療新選擇

呂大文醫師說,傳統手術利用組織切割製造引流通道,微創手術則是在眼球上製造微小傷口後置入一個迷你引流管,加強房水的排出,達到控制眼壓,比起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傷口較小、手術後的不適感明顯較輕微,且手術時間較短,約1015分鐘完成,術後即可回家,復原期相對較快,多數患者於術後也無需再點眼藥水,替無法透過藥物穩定控制眼壓的患者提供新選擇。

劉瑞玲醫師分享,目前可採取的治療方法多元,因青光眼成因不同、以及無法適應眼藥水副作用等因素,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討論。同樣身為資深病友的王小姐,一開始誤以為青光眼只是普通眼疾不多加理會,直到眼壓高到頭痛欲裂就診時,才發現視野缺損,王小姐說,自己跟朋友聊到青光眼,發現多數人對眼壓高沒有概念,如果她一開始對青光眼有更正確的治療觀念,可以降低對視神經的傷害。幸好積極治療下,二十多年來還能控制眼壓,維持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