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三年新冠疫情改變民眾就醫意願 2023年大腸直腸癌病患恐海嘯般來襲! 確診第四期大腸直腸癌別放棄 標靶藥物接力治療整體存活期提高7.5倍! 上大號便便見血竟罹患腸癌第四期 腫瘤轉移滿天星標靶藥物讓手術成可能

《腸癌治療馬拉松 接力治療不惶恐》2022大腸直腸癌衛教(由左至右)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宏鑫醫師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楊純豪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醫師第四期腸癌病友-李先生
台北訊---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三年,台灣所有醫療院所都曾面臨群聚感染恐懼,讓許多民眾減少出入醫院頻率,即便身體發生異常,也不願意檢查原因,不自覺讓疾病逐漸惡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教授表示,根據2016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近四年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都呈現上升趨勢,但由20162020年健保署門診資料、住院資料結合重大傷病檔分析,疫情肆虐的2020年數字卻呈現下滑,推斷與篩檢人數減少有關,預計疫情趨緩與政策放寬後,大腸直腸癌新確診人數可能在2023年出現彈跳式大幅度成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不論治癒率與存活期都持續顯著提升,病患如果能及早發現,前三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成左右,即便第四期腫瘤轉移,仍然有機會藉著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在多專科合作下切除腫瘤;黃聖捷醫師強調,當身體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立刻安排檢查,縱使罹癌,勇敢面對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成果。

黃聖捷醫師分享診間一名60歲李姓個案,突然發現自己排變習慣改變,時常感覺裡急後重,才上完廁所不久就又想要蹲馬桶,某次看到糞便上有血絲,立即就醫檢查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腫瘤轉移可以說像滿天星,剛開始化療配合標靶藥物治療時,病情沒有惡化,但也沒有好轉,與病人溝通後決定將可用化療與標靶藥物全部用上,腫瘤竟然有縮小跡象,經評估能以手術移除,術後癌細胞已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下獲得穩定控制,個案四年多來也沒有復發跡象。

新冠疫情持續降溫,民眾對於前往醫院的恐懼也隨之褪去,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醒,疫情期間如果曾經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八大症狀,千萬不要猶豫立刻前往醫院檢查,即便確診晚期大腸直腸癌,能以手術治療都能有很高的治癒率;哪怕無法手術,在化療與多線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下,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達約3(35.97個月),相較未使用標靶藥物高出7.5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讓病情在當下獲得控制,擁有最好的治療成果,讓人生重拾未來希望。

2020年大腸直腸癌新確診人數不漲反降 專家推測2023年恐怕強力反彈上升

楊純豪理事長表示,根據2013-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4年台灣大腸直腸癌新確診個案數為16,057人,至2019年已成長至17,302人,除了受國人飲食精緻化與生活型態轉變影響,也與民眾健康意識抬頭進而提升篩檢數有關。然而近三年疫情影響民眾就醫意願,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明顯減少許多。但隨著疫情趨緩、各醫療院所防疫措施完善,楊純豪理事長推斷,民眾篩檢意願勢必回升,能預期新確診人數將強力反彈上漲。

楊純豪理事長強調,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其用意在於希望在症狀不明顯時,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病患,第一期病患在手術治療下,治癒率能夠有95%以上,如果發現身體異狀,例如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八大常見症狀,大腸直腸癌可能已突破第一期,嚴重者甚至恐為第四期。

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提升無法手術患者整體存活期約3(35.97個月)
一線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一樣好 選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可減輕治療負擔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在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下,能有效拉長病患存活期;黃聖捷醫師說明,隨著標靶藥物發展,當醫師面對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時,首先考慮是否以開刀為首要目標,如果患者病況不允許,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

黃聖捷醫師依數據資料指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沒有使用任何標靶藥物,平均存活期僅有4.77個月,曾使用一個標靶藥物,可拉長至17.23個月,若能使用兩個標靶藥物,可以再增加至26.87個月,如果使用至三個標靶藥物,能夠大幅提高至35.97個月,相較於沒有使用標靶藥物的病患,整體存活期提高約7.5倍 。

黃聖捷醫師解釋,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功效在於抑制腫瘤向外擴張,最好是能夠讓腫瘤縮小,而在血液與淋巴游離的癌細胞,也能靠著化療與標靶藥物清除,如果病患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能夠一線接著一線接力治療,存活期便能在藥物協助下有效拉長。

黃聖捷醫師表示,許多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在選擇標靶藥物時,會不斷探討不同藥物對於腫瘤的效力。根據數據資料3分析,第四期大腸直腸癌左側腫瘤與右側腫瘤的治療成效,在第一線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或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時,兩類標靶藥物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患者於治療時如有費用考量,可選擇健保給付藥物以減輕治療負擔。

大腸直腸癌肝轉移比例占67% 肝切除合併局部消融治療可提升約3倍整體存活期

不同於其他癌症,肝轉移發生在大腸直腸癌時仍有機會靠手術移除腫瘤。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宏鑫醫師指出,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研究資料,在收案1583例大腸直腸癌患者中,肝轉移有1068例約占67%,肺轉移則占38%,顯示大多數大腸直腸癌患者癌細胞容易轉移至肝臟,如果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狀況良好,成功控制並縮小腫瘤,患者便可以藉由手術去除。

林宏鑫醫師說明,從數據資料3分析能發現,基因未發生突變之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肝轉移病患,在沒有手術介入下,平均存活期僅有17.10個月,如果藉由手術切除轉移至肝臟的腫瘤,平均存活期大幅提升至45.53個月,就算僅用消融方式去除癌細胞,平均存活期也能有38.13個月,假使能以手術同時合併消融治療,平均存活期甚至可拉長至49.93個月,顯示多方介入能有效加強治療效果,在具有基因突變之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肝轉移病患也有類似的情況 。

規律接受二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 及早診斷掌握黃金治療期

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林宏鑫醫師提醒,符合篩檢資格之民眾應規律篩檢,高風險族群如具有家族病史、曾經發現大腸息肉、曾經潰瘍型大腸發炎,最好能提前規律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果不幸確診,勇敢面對才是正確態度,在第一期至第三期的治癒率上都有不錯的成績,即使是第四期腫瘤轉移到肝臟,仍有機會靠著化療配合標靶藥物,讓病患能夠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就算只靠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也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大幅延長存活期,反觀消極逃避則完全無助於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