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WHO指出六十歲以上者,每五人就有一人有心理和神經系統問題 四個作法預防老年憂鬱,一種心態助年長者「老得好」!

台北訊---老化過程中必會經歷的「失落」是引發老年憂鬱症的主要風險因子。根據2019年發表於SAGE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及早辨識出有身心健康風險的年長者,給予社會支持,能幫助他們度過喪偶喪親的失落悲痛經驗。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出版《「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書籍及「心力UP、肌力UP」樂齡運動紓壓宣導片;樂齡阿嬤王滿嬌與樂活大叔王中平應邀代言拍攝「熟齡運動紓壓」系列短片。今(26)日舉辦記者會,提醒民眾去除「年齡歧視」,提升自我心力與肌力,預備、接納與學習面對老年生活中的「必然失落」。

應用心理健康資源,累積正向老化力量。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賴進祥董事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從2015年到2050年,世界上六十歲以上人口比例,會從12%成長至22%,每個人都將成為銀髮族或要照顧與陪伴銀髮族的一員,因此六年前開始和董氏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廣老年憂鬱症防治工作,累積出版書籍、文宣、影音等資源超過72款,影響超過上百萬人次。他建議銀髮朋友們保持彈性思維,何妨任性一點,接納新的事物,一切都有可能。董氏基金會張博雅董事長說,根據研究指出,年長者罹患憂鬱症會增加死亡率、更容易出現慢性疾病,甚至更進一步加速老化過程,是健康長者的2~3倍,因此董氏基金會推動老年憂鬱防治計畫,研製老年心理健康促進相關資源,包含老年憂鬱防治專欄文章、國內外研究新知、「熟齡談心室」直播節目,以及老年心理健康促進系列影片…等,幫助民眾瞭解並學習如何「老得好」,另外近期推出全新改版的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便於各種載具搜尋需要的資源,她建議大家多多應用與分享,幫助自己與身邊親友維持健康身心。

四個方式迎向樂齡生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詹佳真主任說明,當人生步入老年階段,會經歷不斷面對失去產生的失落感,包括:健康的衰退,如體力、聽力、視力、腦力不如從前;情感支持的失落,如伴侶、親人或老友的逝去;以及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如退休、搬家、經濟困頓、不會使用新科技產品等,對生活、身心健康都帶來挑戰。國外研究也發現,因新冠肺炎引發憂鬱及焦慮的比例上升30%,原因之一便是缺少運動,建議年長者透過四個方式-「每天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加入志工行列」,幫助自己克服與正向的面對這些失落。她分享臨床實務經驗,患者透過每天至少上千的步行,能減緩憂鬱症狀的發生。詹佳真提醒,如果強烈的失落、空虛感,產生的悲傷情緒,嚴重到無法體會快樂或愉悅感,碰到有趣、正面的事情也笑不出來,感覺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這時就應該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

熟齡快樂動,延緩衰弱防憂鬱。近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老人罹患步行障礙與憂鬱症的風險增加,規律運動有助於年長者延緩身體衰弱並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憂鬱症。參與拍攝「熟齡運動紓壓」系列短片的王滿嬌、王中平特別出席記者會分享。樂齡阿嬤王滿嬌說,只要有機會她就會到不同地方,邊走邊用單眼拍下沿途的景物,不知不覺就有足夠的運動量,這次拍攝影片「深蹲」運動,本來擔心會傷膝蓋,做完後發現自己的肌力很不錯,建議民眾先學會正確的深蹲方式,平日做幾下反倒有助於膝蓋、髖關節的活動度;她說在等公車時也做,想動就動,將運動融入生活。

王滿嬌提醒,把自己照顧好,不論獨自一人或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從事興趣事物,自然能提升身體活動、增進與人的連結,生活健康又自在。樂活大叔王中平說,每個年齡都有屬於這個年齡的快樂,建議大家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像自己喜歡種植樹木,可欣賞小樹翠綠的樣貌,而大樹能感受到歲月的意義。

他分享以前就很喜歡運動,年輕時會去河濱公園邊跑邊看風景,現在變大叔後選擇緩和的走路,運動後微微的流汗,身體、心理就會覺得很舒暢、很快樂,他覺得這次參與拍攝影片所介紹的動作都很簡單,但是做完後依然像外出走路般會流汗及感覺到愉悅。他建議熟齡者每天利用短短3-5分鐘動一動、維持肌力又紓壓。王中平鼓勵民眾,樂齡生活一定要培養興趣,找到生活的節奏,想睡再睡、想吃再吃,照自己的節奏自然就可以「老得好」。 記者會現場超過70位中高齡者出席響應,並跟隨樂齡阿嬤王滿嬌與樂活大叔王中平觀看「熟齡運動紓壓」影片,共同進行紓壓放鬆運動,號召中高齡民眾,每天動一動,快樂又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