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卡「關」又軟腳?!一次ok 軟骨修復再創「膝」望! 再生醫療新技術 逆轉膝關節退化

卡「關」又軟腳?!一次ok 軟骨修復再創「膝」望!再生醫療新技術  逆轉膝關節退化

【台北訊】「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醫師指出,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有外傷病史者,如膝關節軟骨破裂、膝關節內骨折、十字韌帶損傷或半月板破裂都會加速退化;長期負重、工作性質需長時間上下樓梯、蹲站及搬重物者、停經後的婦女或肥胖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最明顯症狀即為「痛感」,因其為不可逆轉的漸進性破壞疾病,其病情會逐步惡化,為患者和照顧者帶來不便造成沉重的負擔,過去治療方式常有治標不治本、治療次數多等困境,近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利用自體軟骨修補關節技術出現,也為關節退化患者帶來新「膝」望。

軟骨修復再生技術,一次搞定!助患者不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鍾承翰院長指出,過去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期會先建議患者減重或改變運動方式,像是騎腳踏車、水中行走,使用止痛藥、打消炎針、注射PRP或打玻尿酸、復健、醫療輔具使用等改善病患疼痛的症狀,但效果有限,且症狀反覆治標不治本,若狀況沒有改善,就會需要手術開刀,過去常見的關節軟骨損傷治療方式有膝關節鏡手術(清創)、脛骨高位矯正截骨手術、膝關節微創手術、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嚴重的話甚至得做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容易因傷口較大且復原期較長,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72歲的邱女士,因左腳膝關節退化、軟骨破裂導致嚴重痛症,膝蓋無法彎曲,睡覺只能固定一個姿勢睡覺,稍微翻個身,就痛苦難耐,去市場買菜時,甚至會軟腳,出門在外都必須杵著助行器以防跌倒,經專業醫師審慎評估及充分討論後,邱女士還是想保留自身關節,再加上考量術後恢復期長短,她最後選擇施作膝關節微創合併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鍾院長進一步分享,邱女士術後90分鐘即開始練習行走,而2週後已可自行行走不需倚靠助行器幫忙,術後至今四個月,走路不再卡卡,坐下、走樓梯甚至跳都不是問題,恢復狀況良好。

鍾院長補充說明,「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擷取病患少量非荷力區的自體軟骨,經特殊處理提高軟骨細胞活性,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不僅傷口小,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且只需一次手術即可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讓徬徨不安的退化性關節患者,不必承受兩次開刀的風險、疼痛及奔波。

十字韌帶斷裂可康復 應積極接受治療 拖延恐留後遺症

另一位33歲的黃先生,八年前不慎在打籃球時意外受傷,平時從事製茶業,會需要長時間蹲站和搬重物,當時因擔心術後恢復期長,未及時就醫,等工作告一段落後,才前往醫學中心接受了第一次十字韌帶重建,但術後問題未能有所改善,原本最愛的籃球也需被迫放棄。今年年初,腳常感覺疼痛不適,直到照了X光才發現十字韌帶竟又斷裂,連帶半月板也破損,經醫師評估建議接受了十字韌帶二度重建。黃先生表示,手術當天就能自己下床步行回家,目前仍在努力做復健和肌力訓練,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

收治上述個案的鍾院長表示,身體發出警訊時,應盡快接受治療評估,加上術後積極復健,是可以康復的,避免促使膝蓋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等後遺症,造成遺憾。

關節退化非老人專利 醫:出現徵兆千萬別拖!

院長提到,很多人聽到「退化」,以為年紀大才會發生,膝關節退化跟年齡並無直接關係,當膝蓋疼痛、走路關節處卡卡、有聲音或是無法久站時,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以利及早治療,才能遠離相關疾病之苦。

醫師提醒,為了延緩膝關節退化,日常居家保養也相當重要,補充膝關節軟骨保養品,減少膝關節負荷,盡量避免過度使用,適度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具有氧且對膝蓋衝擊性小的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力量與耐力,也可促進新陳代謝,間接有效控重,降低膝蓋的耗損;對於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 BMI 25)者,應進行體重控制,降低身體長期負重造成關節軟骨的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