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患有夜間多尿人口多,全台超過450萬人夜夜不好眠醫:多為腦下垂體功能失調!絕對不可不處理
台灣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提高,卻常被當成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廖俊厚醫師指出,「夜尿症」是很易被忽略的疾病,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夜尿是因為「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醒來,如此情形一晚至少2次以上」。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症盛行率達40%,且年齡越長盛行率越高3,其中近九成屬於「夜間多尿」的範疇8,意即台灣目前恐至少超過450萬人飽受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2。
何謂夜間多尿?當夜晚尿液製造過多,睡覺時需頻繁起床如廁2次以上,且夜間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3,即可稱為夜間多尿,王弘仁醫師表示,夜間多尿成因有許多,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王弘仁醫師分享,臨床觀察,最大宗的原因則來自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將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
記憶和判斷力變差,憂職場競爭力下滑,尋求泌尿科專家發現:夜間多尿才是元凶
實際上,夜尿症是最常見的睡眠中斷原因之一,據研究,超過50%有夜尿困擾的人,認為其睡眠品質受到影響3,在實際生活層面,夜間多尿帶來的不僅是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尤其睡眠中斷、品質不佳是百病之源,生理上,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和表現缺陷等問題5。研究也發現,有夜尿問題的患者,超過75%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身1。王弘仁醫師強調,尤其台灣是三高盛行率高的國家,也使得夜尿的問題更加嚴重,可說夜尿問題雖不致死,卻是身體出問題、腦袋部分功能失常的前哨站,一定要特別留意且展開就醫行動,以免因小失大。
夜尿≠正常!男性超過50歲或有慢性病,須立即掌握「夜尿二三四」口訣患夜間多尿機率高不用怕!只要能找出原因,就能對症下藥調節荷爾蒙
至於哪一些人要特別留意?由於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年齡」是首要的危險因子3,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四人就有一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十歲,盛行率就增加一倍,來到超過60歲後,每兩人就有一人3;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3,廖俊厚醫師提醒廣大男性,「只要超過50歲,或是有慢性疾病,就要特別記住、觀察『夜尿二三四』,夜間起床尿2次以上,且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為夜尿多症,盛行率達4成3,中獎機率很高!」
王弘仁醫師強調,「夜尿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而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因為成因多,需仔細判別為液體攝取量問題、疾病因素或荷爾蒙問題,及早求助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是最重要且關鍵的第一步,才能對症下藥,如果經評估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失常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則是比較好的治療狀況,只需調節荷爾蒙就可以了,目前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睡前補充可有效改善夜尿症狀,根據研究顯示,抗利尿激素藥物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精神狀態也會有顯著的改善9。王弘仁醫師特別提醒,因夜尿症患者常合併其他慢性病,如攝護腺肥大、腎臟病等,所以兩者必須同時治療,找專家就對了!
泌尿科醫界聯手推出「夜問AI」智能聊天室,透過線上自我評估,一有夜尿症狀就快尋專業協助!
雖然夜尿盛行率高,尋求醫療協助就診率卻相當低,尤其是許多中年男性忙碌於工作、家庭,容易忽略身體的異常狀況,或是對尿事難以啟齒。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及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為了讓擔心夜尿問題却有口難開的男性民眾,不需特別跑一趟醫院診所,就能初步了解夜間排尿問題並評估自我狀況,攜手打造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以創新的方式傳遞正確的醫療知識,更因有著高度便利性,透過聊天互動、排尿日誌紀錄,幫助民眾獲得正確的夜尿衛教資訊;同時,彙整全台超過300家泌尿專科醫療院所資訊,一鍵即可獲得。除了泌尿保健專業資訊,更邀請熱血體育主播徐展元、財經專家賴憲政一同參與,客製出夜問AI智能聊天室的體育及財經資訊,讓使用者自在詢問夜晚問題外,還能聊其所關注的議題,健康管理與時事新知同時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