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不容偏待!年輕族群失能疾病首位竟是「偏頭痛」 針劑型預防性治療納健保 助病患守住寶貴光陰 禦病寶典「頭痛日記」助醫病溝通之路不走偏

大合照(由左至右)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林高章主治醫師、台灣頭痛學會陳韋達理事長、偏頭痛病友

【台北訊】一名50多歲的女性患者,長年受偏頭痛所苦,27年來每天都必須服用止痛藥才能正常生活,後因頭痛持續惡化而前往就醫,卻發現因過度仰賴止痛藥導致用藥過量,反而使病情加重。在醫師建議下,她開始採取預防性治療,從每天口服到每月注射,多年後的現在,頭痛頻率及疼痛指數都大幅下降、頭痛時間長度也縮短許多,甚至不再因為頭痛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表現,彷彿重獲新生。

台灣頭痛學會陳韋達理事長表示,近年偏頭痛預防治療朝多元化發展,除了原本需每日服用的藥物,也出現較長效的針劑型可供選擇,病患應與醫師討論自身狀況,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不是疾病伴隨的症狀 更不是裝病 除去偏見 正視「偏頭痛」

認為偏頭痛只是單純的症狀無需就醫嗎?許多民眾對偏頭痛存有迷思,認為偏頭痛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而感冒時頭痛常伴隨著打噴嚏、流鼻水等其他症狀一同出現,也是造成民眾容易誤解偏頭痛為「症狀」而非疾病的原因;事實上偏頭痛是腦部的原發性疾病,屬一種神經血管性頭痛[1],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當頭痛發作時,每次疼痛持續4-72小時,且具如同脈搏一般跳動的抽痛、單側或雙側、中重度頭痛、一般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以上4項特徵符合2項以上,並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即可能是偏頭痛[2]

導致失能的嚴重疾病「偏頭痛」有如歲月神偷 平均偷走每位患者長達4年光陰

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根據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的疾病第2位長達30年,而對於15-49歲的年輕族群,更是造成失能、殘疾的第1大原因[3],顯示建立對「偏頭痛」正確認知為現今重要公衛議題。

在台灣,偏頭痛盛行率為9.1%,相當於近10人就有1人受「偏頭痛」所苦,推估目前約有180-200萬人深受其害[4]。林高章醫師指出,偏頭痛發作時常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病患無法出門,必須在家臥床休息,造成失能;且偏頭痛可能引發精神及睡眠方面等相關合併症,如憂鬱、焦慮、失眠等[5]。全球統計顯示,偏頭痛患者平均每個月有近10天生活受偏頭痛所影響,平均病齡更長達11.6[6],依此換算,平均每位患者因偏頭痛所帶來的失能導致生命耗損4年,足見偏頭痛為不容小覷的疾病。

精準治療注入新機 偏頭痛患者治療新選擇

台灣頭痛學會陳韋達理事長分享,治療偏頭痛可以分為止痛藥物及預防藥物兩大類;當頭痛發作頻率多達每月15天以上,且有8天具偏頭痛特徵,並持續3個月以上[2],則要多加留意,偏頭痛可能已經進展成「慢性偏頭痛」,此時僅靠止痛藥並無法緩解頭痛,甚至可能加劇頭痛,慢性偏頭痛必須透過預防性治療,來減緩頭痛頻率、達到預防效果。

過去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大多為定期口服藥物,如乙型阻斷劑、抗癲癇藥物、抗憂鬱劑等,而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原本用於醫學美容的肉毒桿菌素被發現具有改善偏頭痛的作用,近年來更有專門為偏頭痛所設計的CGRP單株抗體藥物,此些針劑型藥物的興起,大幅降低患者用藥頻率、減少頭痛發作次數,為慢性偏頭痛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更值得一提的是,主管機關已於今年正式將上述針劑藥物納入健保,降低患者用藥上的經濟負擔,使患者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無疑是偏頭痛治療道路上的重要進程。

「頭痛日記」醫病溝通好幫手 健保給付關鍵依據

對抗偏頭痛,從了解誘發因子開始,如何正確記錄「頭痛日記」更是關鍵!陳韋達理事長指出,「頭痛日記」是診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除了有助於醫病雙方了解頭痛規律、誘發因子、發生前兆、藥物使用情形外,更能幫助掌握疾病的發展、預期頭痛的發生,並評估偏頭痛症狀是否有達到良好的控制,進而給予合適的治療工具。同時,詳細記錄頭痛日記,更與接續使用治療方式是否有健保給付相關,若在指定療程後,評估每月頭痛天數相較於治療前降低5成,方能持續給付。

林高章醫師提醒,除了搭配藥物治療、落實頭痛日記外,正常作息、規律運動、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皆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同時適時地調節壓力,方能及早遠離偏頭痛的危害。

此外,為提升國人對於偏頭痛的認知及對患者的關懷,台灣頭痛學會今年特別舉辦「台灣頭痛學會全國繪畫比賽」,投稿已於六月底截止,感謝的大家踴躍參與,一同拾起畫筆為偏頭痛病友打氣,更多活動資訊請上學會網站:https://taiwanheadach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