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全台最具公信力之《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陪伴台灣企業走過半世紀 CRIF中華徵信所「五十有成特別獎」與「營收排名獎」獲獎榜單揭曉 台積電、鴻海、和泰汽車成大贏家

【台北訊】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年度報告今年邁入第五十年,CRIF中華徵信所於13日盛大舉辦慶祝酒會,邀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游建華親臨致詞並擔任頒獎人,表揚台灣多年來營收表現優異、經營績效良好之傑出企業,其中四項「五十有成特別獎」的獲獎企業分別為連續16年獲利第一名的台積電、連續15年營收第一與30年營收成長率第1名的鴻海,以及唯一連續30年入榜經營績效五百強企業的和泰汽車。而為了迎向台灣經濟的下一個五十年,CRIF中華徵信所也安排業發展論壇環節,特地邀請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與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共同回顧台灣五十年來的發展軌跡,並探討台灣未來的競爭力與業機會所在。
CRIF中華徵信所頒發八大獎項 和泰汽車、台積電、鴻海以卓越績效與營收表現獲四大「五十有成特別獎」
CRIF中華徵信所自1971年以來,每年不間斷地針對年營收一億元新台幣以上的公民營企業進行排名調並以營收淨額排名取前5,000家公司,於6月下旬公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年度報告,今年更舉辦「五十有成 智迎百年」TOP5000五十週年慶祝酒會,邀請官學界來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台灣業半世紀以來的成長起飛與豐碩成果,並且特別頒發獎項給多年來營收排名位居前百大之傑出企業,表彰其多年來對於台灣經濟發展之卓越貢獻,其中四大「五十有成特別獎」的得主為連續16年獲利第一名的台積電、連續15年營收第一與30年營收成長率第1名的鴻海,以及唯一連續30年入榜經營績效五百強企業的和泰汽車,三家企業也分別再獲得了連續多年營收排名前百大的獎項,可是本次頒獎典禮的大贏家。(詳見表一)
CRIF中華徵信所從1971年發佈《台灣壹百家最大民營企業》至今,100家企業中有68家企業仍然名列5,000大企業中,其中更有23家進入前五百大企業,但是只有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仍然位居台灣前百大企業的名單,站在歷史的浪頭上而屹立不搖,於本次頒獎典禮中獲頒「傳奇五十獎」的殊榮。對此,CRIF中華徵信所郭曉薇總經理也表示:「CRIF中華徵信所從1971年首次公佈台灣前百大企業排名,到如今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年度報告,不但開臺灣企業排名的先河,更詳實記錄了台灣企業50年來的興衰及業發展軌跡,具有見證台灣經濟發展的深厚意義。2016年加入CRIF集團之後,CRIF中華徵信所每年仍持續進行此一全國性企業排名調,希望能為台灣經濟發展盡一份心力,CRIF中華徵信所也很榮幸能參與這些獲獎企業五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未來也會持續完善企業資料庫,陪伴所有臺灣企業一同成長。」
CRIF中華徵信所50年來持續完善企業資料庫 TOP5000調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軌跡
CRIF中華徵信所這項長達五十年、企業家數最多達5,000家企業的年度調報告,除了綜觀台灣企業的整體營運情況,作為觀察台灣總體經濟最佳的先行指標,也可看出個別企業競爭力的消長。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表示:「《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年度報告不僅是台灣金融業企業授信業務不可或缺的依據,亦為官學界研究台灣經濟之重要參考資料,今年更從五十年的企業大數據中選出32家多年來做為台灣經濟發展之骨幹、表現卓著的獲獎企業並予以表揚,這些企業在國際上屢屢創造佳績,在國際供應鏈當中占有一席之地,期待在下一個五十年,這些企業能持續為臺灣經濟的永續成長努力,並成為所有臺灣企業效法的成功典範。」
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了50年來《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年度報告的前十大的變遷,發現從以基礎和民生工業為主的1970年代開始,營收前十大當中有九個屬於傳統業,到了台灣出口起飛的1980年代,電工器材業已經榮登成為營收第一大業,家電業也由純家電逐漸轉型成為PC及半導體業、電子業的雛型;而在1990年代,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業、證券及期貨業爬升至前兩大,也反映當時台灣經濟起飛,金融服務業崛起的盛況;2000年代開始則屬於台灣業外移及對外投資時代布局的時期,電子電器業及資訊品製造業成為第一大及第三大業,台灣已然成為全球電子業供應鏈中最重要的國際夥伴;2010年代之後,電子業的分工越來越細,電腦製造、光電材料及元件、半導體業等三大業入榜,也突顯台灣這些業在全球位居要津地位;而後,台灣金融業為了因應新經濟模式的到來,在近五年開始布局Bank3.0,政策上更大力推動數位金融和金融科技,純網銀與開放銀行也因應而生,成為實體金融與虛擬金融融合的重要轉折點,人壽保險業與金融控股業因而成為2019年營收前二、三大。(詳見表二)
不過,台灣從2015年以來也持續面臨紅色供應鏈的追擊,2019年中美貿易戰更開始威脅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嚴重影響我國業供應鏈,對於台灣業環境將造成未知的極大風險。對此,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強調:「台灣企業在互聯網、5GAI人工智慧領域,仍然具有國際供應鏈夥伴的良好基礎,因此美中貿易戰將會是台灣業轉型的一大契機,下一個五十年的業新藍圖仍得期待。」
全球經濟面臨四大變因 台灣企業應緊抓轉型契機加速研發 下一個50年成為全球高科技研發中心
 為了邁向下一個50年,CRIF中華徵信所「50有成─台灣智造 成長引擎」業趨勢論壇也特地邀請到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與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與在座來賓共同探討台灣業的未來展望與潛在挑戰。首先,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以「Top5000調五十年回顧與前瞻 - 台灣業新藍圖」為題,強調半導體業將會是台灣未來業的核心基礎,並且表示:「台灣的業發展策略必須拉高至國家層級並集中業資源,企業也需要盡快離經濟規模代工模式,開始佈局利基型與加速在6G、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研發、超前佈署智慧財權以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帶動台灣中小企業供應鏈的成長,在下一個50年走出屬於台灣自己的道路。」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則以「台灣業發展契機與挑戰」為題,分享五十年來台灣業結構順利轉型升級,有賴台灣政府採行務實彈性、因地制宜的業策略,但在全球金融海嘯過後,台灣經濟面臨製造業成長停滯、服務業發展嚴重弱化,造成我國經濟成長動能相對不足之窘境。不過,張建一院長強調2020年開始將是台灣再度起飛的關鍵起始年,並表示:「2020年在全球面臨疫情持續延燒、美中關係不斷惡化、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措施與氣候異常等不確定性因素下,國際大廠紛紛開始重新佈局、尋找下一個供應鏈及研發基地以分散風險,臺灣將有機會利用在電子資訊與通訊光電領域全球市占率過半、IMD人才評比亞洲第三名、WEF創新強國全球第四名等優勢,透過積極爭取各國關鍵零組件廠商於台灣生、與國際合作強化高科技研發實力持續強化供應鏈韌性與關鍵技術,打造台灣成為下個全球高科技研發中心,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