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國泰健檢大解析 定期篩檢領先腸勝軍

國泰健檢大解析專業團隊助您成為腸勝軍
國泰健檢解析三年數據 健康趨勢首度公
台北訊---透過健檢數據大解析,可以正確了解身體密碼!國泰健檢11日公布匯聚三年期間26.7萬筆客戶健檢資料,依統計顯示,檢查結果最常見的十大數值異常,維生素D不足破8成,其次,體脂率過高有肥胖困擾者逾6成,第三名則是脂肪肝,46%人出現異常警訊。此外,透過大腸鏡檢測發現及確認惡性腫瘤者者,其中7成以上無消化道相關之自覺症狀,且僅有8%的人具有家族大腸癌病史。國泰健檢預防醫學部陳皇光部長表示,大腸鏡能發現沒出血、無症狀或腫瘤指標正常的高風險腺瘤與惡性腫瘤,且能直接切片檢查,提醒民眾,務必確實定期篩檢。
根據衛福部公布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2年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三,國泰健檢陳皇光部長表示,大腸癌是健康檢查很重要的標的疾病,以國泰健檢2017年到2019年健檢統計,透過大腸鏡檢測發現,三成的人出現異常狀況,其中45%屬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值得關注的是,確認惡性腫瘤者,其中75%的糞便潛血呈現陰性,72%無消化道相關之自覺症狀,95%的人腫瘤標記指數無異常,僅有8%的人具有家族大腸癌病史,從這些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大腸癌雖與家族遺傳病史有關係,但卻非絕對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大大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
國民健康署所公布之數據顯示,大腸癌早期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至第4期的五年存活率僅剩一成,隨著國人健康檢查意識蓬勃,自2017年起,早期發現比率也增加了,由此可見,大腸癌只要透過正確的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是可以獲得相當好的治癒效果。
大腸癌篩檢工具多 民眾該如何選擇
大腸癌的篩檢工具,陳皇光部長建議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一般民眾可利用國健署的四癌篩檢做糞便潛血檢查;若是自費健康檢查,推薦大腸鏡檢查作為入門的高階健康檢查項目,運用糞便潛血方便又安全,但可能有偽陰性、偽陽性等狀況出現;以國泰健檢近三年發現大於一公分腺瘤有392人,腺瘤為大腸癌的元兇,而大腸鏡只要透過專業操作,便可直接辨識病灶種類、位置、大小及直接切片或切除,不僅可以快速發現異常,如有高風險族群,依據檢查結果定期追蹤。
過去參與健康檢查的個案中,曾有大腸癌家族史卻無自覺症狀者,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半環狀腫塊及瘜肉增生、腺瘤之狀況,亦有無大腸癌家族史者,同樣也是靠著大腸鏡揪出瘜肉,陳皇光部長表示,大腸鏡檢查可以達到更精細的檢查效果,本中心健檢資料顯示,發現腺瘤者近6000人,其中93%的腺瘤是小於一公分的,腺瘤只要及早發現,並透過定期追蹤便可以大大降低風險。
健檢追蹤、生活型態、飲食調整 三管齊下讓瘜肉說掰掰
資深營養師王盈堤現場分享客戶六年來改善瘜肉的案例,52歲從事金融行業的男性,工作忙碌,經常應酬聚餐、熬夜且無運動習慣,有便秘漲氣等腸胃道不適狀況,透過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瘜肉,在營養師的專業建議之下調整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搭配營養品補充、養成快走、騎腳踏車運動習慣,逐年做大腸鏡定期追蹤,三年後再大幅改善腸胃道狀況且已無瘜肉狀況,腸胃狀況維持良好,至今維持23年追蹤檢查。
王盈堤營養師提到利用改變生活型態、定期追蹤及飲食調整三管齊下的方法,有效改善腸胃道狀況。提出「五大健康替身」,鼓勵民眾多「替」多健康!這五大替身分別是: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以黃豆及其製品取代部分紅肉類、多樣足量蔬菜攝取量取代單一來源、新鮮水果代替果汁、以開水代替飲料。「五大健康替身」又該如何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王盈堤營養師亦實際介紹簡單便可購買的早餐菜單,教大家如何吃最健康。
除了正確飲食習慣幫自己強身健體,每年固定的了解身體健康有其必要; 陳皇光部長建議30歲以後、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朋友,可安排大腸鏡檢查;若無大腸癌家族史者,則建議可在40歲之後進行檢查。但民眾無論有無大腸癌家族史,若有排便習慣或糞便性質改變、出血等可疑症狀者,更需要安排大腸鏡檢查,陳皇光部長亦提醒經檢查過有瘜肉之民眾,需要每年安排定期檢查,時時追蹤,才能真正做一位「腸」勝軍,確保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