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8

藍脈-2019 兩岸天然染色藝術聯展

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右5起)、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梁志忠理事長、
台灣藍四季研究會馬芬妹理事長、
中國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陳詠梅女士(左6)等貴賓剪綵
歷久恆新的傳統天然染色,以植物性和礦物性染料為主,如彩虹般美麗色素種類繁多,啟發人類塗繪身體的裝飾本能,或染色於纖維布料、紙張、皮革或岩壁上,以色彩表達感情,描繪造型成為人類藝術創作的開端。其中來自植物的藍靛染料,是許多民族傳統服飾的重要色彩,藉由各種防染技藝形成的記號紋飾,如生命圖譜般是各族群珍貴的文化容顏。天然染色的獨特性和色彩魅力,即使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仍是染織藝術創作、時尚設計界,以及追求環保生態人士青睞珍重。
    中國傳統染織工藝技術絢爛成熟,天然染色的色譜繽紛完整,服色典章制度文化歷史悠久。明代天工開物•彰施篇,記述染料的種類、制備和染色方法,是染織工藝技術的寶典。清代紅樓夢章回小說,出現許多描繪服飾染色織造的名稱,如石青刻絲、紅紬軟簾、葱黃綾棉、大紅妝緞、翡翠撒花等。台灣通史•農業志藍之屬,「山藍:亦名大青。山地多產,壅田甚肥。子售泉州,幹以爇火。木藍:亦名小菁,種出印度,荷人移植。宜於高燥之地,一年可收三次。以製藍泥,每四百斤可得藍三十斤」。臺灣百年菁藍風華歷史,有先民勤勞累積的藍金傳奇,有大菁小菁作物於藍魔法池醞釀不可思議的青出於藍,這些都是兩岸共同擁有的染色文化資產。
    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的會員,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育成輔導,秉持「台灣藍 草木情 工藝心」的文化理念,創新融合各種染色工藝技法,多年來以青一色的藍染世界,傳遞出天然染色優雅自在的生活美學,同時藉由深邃的湛藍色彩帶來心寧最大的舒適感。新世紀臺灣藍染的黑手更以慎重之心耕耘護守大地,將因緣於自然恩賜的藍彩力量,所推陳出新藍白之美的現代藝術掛飾、創意時尚服飾和概念造型藝術等佳作,屢獲好評。
    值此近年,臺灣和大陸學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兩岸藍脈共存菁藍古靛的密碼,且有一衣帶水交遞工藝圖譜的淵源,特別規劃辦理「藍脈-2019兩岸天然染色藝術聯展」。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台灣藍四季研究會和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承辦,深圳大學草木藍兮團隊協辦,合計邀請62名天然染色作家,合計展出100件作品匯集同一空間展出。以充滿創意手感和精緻藝術表現的各類型作品,交織出現代化、時尚感、自然環保觀念的多元視覺創作,也是在臺灣首度呈現兩岸天然染色藝術的大型聯展饗宴,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藍脈-2019 兩岸天然染色藝術聯展」
展覽時間: 2019108日至20191020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09:3017:30 (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4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官網:http://taipei.ntcri.gov.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ntc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