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廿年前傷痛 廿年後希望 400人參加救助協會921廿週年紀念禮拜

台中霧峰金陵山圓滿教堂傳來鐘聲21響,這是紀念921大地震20週年的鐘聲。基督教救助協會特別選在地震發生的時刻-147(凌晨),在當時一級災區霧峰,聯合參與重建的12所教會與ASAA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一起舉行「921二十週年紀念禮拜」。邀請921受災戶、服務志工,及現在已轉型1919服務中心的家園再造工作室社工,一起分享20年來的心路歷程與服務見證,同時也以音樂追思當年的2415位罹難者。台中市法制局李善植局與社會局彭懷真局長也特別蒞臨致詞與禱告。共計有400人與會。
李善植局長表示,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有921? 為什麼有苦難?我們沒有答案。只知道聖經預言,在末世時將有許多災難。因此教會務要警醒,憑信心為這世代的百姓多方禱告。彭懷真局長指出,921是一場災難,但也看到許多人的生命因而改變。因此他期許教會能更多投入社會服務工作,成為台灣的慈善平台。
20年感動與感恩  懷念國姓一齒伯
紀念禮拜由大里思恩堂室內樂團演奏。由周子寒、紀寶如、胡藝芬、莊蕙如,歐陽聖康5位藝人組成詩班,帶領會眾演唱。請大里思恩堂希望教會的蔡鳳梅師母代表受災戶,分享災後20年來的感動與感恩。並邀請東勢蒙恩堂手語教會潘信宏牧師、浸宣和睦教會何志文牧師、新社行道會黎茂生牧師、台中重慶教會的李麗珍牧師、南投林秀惠師母、竹山曾紀平律師,及名間徐朝琴老師等當年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社工們,一一分享見證。

會中也特別播放了災民阿逃伯與社工間的感人故事。70多歲的阿逃伯獨居在國姓鄉,靠老人年金過活。他因滿口牙都掉光,只剩一齒,人稱「一齒伯」。當時他房子半倒,便買了一輛廢棄的9人座車,每天睡在車裡。國姓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社工婉婷,為他申請了家屋再造方案。房子快修好時,婉婷罹患了腫瘤。一齒伯知道後,立刻包了一個紅包給婉婷。而婉婷擔心一齒伯房子好了沒錢買傢俱,也託工作室主任帶了一萬元給一齒伯。
建構1919網路  重建經驗擴全台
救助協會夏忠堅秘書長表示,救助協會於1998年以重救助為宗旨成立,最初只有2名員工。隔年發生921大地震,為了快速因應救災與重建的需要,在短短3個月內,員工擴增到80名。總計3年重建,共服務災民57,825人次,執行方案176件,志工動員33,280人次。設置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其中有7個後來轉型成為教會,繼續陪伴當地居民。
夏忠堅指出,2002年三年重建工作後,救助協會逆向思考,連結全台基督教會,建構1919社服網路,希望能將重建的經驗擴及全台,幫助需要救助的弱勢家庭17年來已在296個鄉鎮建立了12971919服務中心,並陸續推出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後陪讀、食物銀行,及旺得福等5項方案。「這是我們紀念在震災中罹難、屋倒受苦的人,最好的方式。」
不舔自己傷口  與需要者一起
房子全倒蔡鳳梅表示,那年5月父親才剛過世,緊接著就發生921。在遭受雙重打擊,極度痛苦時,「上帝感動我:『妳要一直舔著自己的傷口,還是要和那些需要的人站在一起?』」蔡鳳梅選擇了「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與災民站在一起。一年後,她與林志仁牧師結婚,兩人一同負責大里家園再造工作室。主要工作包括災民心靈重建、生活輔導、親職教養、老人服務,並開辦托兒班。「在陪伴組合屋的家庭過程中,看到他們從驚惶害怕,到離開組合屋、買房,重新建造完整的家,讓我自己也得著了療癒。」
蒙恩手語教會的潘信宏牧師原本是台北信友堂的會友。921發生時,教會以為他是客家人,把他派他來到東勢救災,其實他是道地的閩南人,但將錯就錯的結果,讓潘信宏藉著烘焙工坊幫助了許多聽障災民。三年重建後,更建立了教會、協會、烘焙工坊三合一的聽障教會,守護了無數聽障的人士。
放下律師工作 打造迦南美地
地震發生後第5天來到南投竹山曾紀平,當時在杭州開設律師事務所,協助台商解決大陸法律疑難雜症,但921完全改寫了他的人生下半場。他放下律師工作回台承接救助協會竹山家園再造工作室及南投縣府生活重建中心的工作。除了提供兒少與婦女身心靈服務、老人居家照顧、災難救助,因看到災區就業需求,為了讓中高齡失業、單親等弱勢民眾有工作機會,曾紀平還承租了一甲的荒地。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僱請竹山長者居民,共同打造了一個兼具自然景觀、生態解說,以及體驗教育訓練的美麗園區─「迦南美地」。
10年後,曾紀平921重建經驗帶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災區成立救助協會成都服務中心,一待就是6年。而今退而不休的曾紀平回到迦南美地,仍持續他的服務人生。「現在我們除了兒少服務外,每個月有200個居家服務,每天有780個老人送餐服務,應該是全國社區長照服務最大的團隊了。」
幫助心靈重建  老師廚師牧師 
目前已退休的林秀惠師母時任南投家園再造工作室主任。她表示,夏忠堅牧師見到她的第一句話是:「你好嗎?」這就是救災的中心價值─看重人!林秀惠表示,在協助重建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如何幫助倖存者心靈重建。有位單親媽媽房子蓋好後,不敢搬進去,竟半夜打電話來請她過去陪她睡覺,因為她一個人不敢睡。一個司機爸爸因前晚喝了小酒沈睡,就再也沒機會醒來。而妻子和3個孩子雖自倒塌的房中爬出,內心卻一直帶著未能好好和先生道別的遺憾。林秀惠所做的,便是幫助這些家庭不再活在負面的自責中,能勇敢地活下去。
現任台北靈糧堂國度事奉中心徐朝琴牧師,原本是退休老師。她說她什麼都不會做,最初只是單純來災區當廚師,煮飯給災民、志工吃。沒想到,煮著煮著,竟成為工作室主任,開始為災民「收驚」。最後還建立了名間靈糧堂,成為牧師,繼續陪伴關懷受驚的居民。從老師到廚師到牧師,徐朝琴說,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做別人不想做的  感動災民成志工
921霧峰家園再造工作室主任何志文即是重慶教會動員的志工,打算一個月後就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沒想到竟在霧峰落籍生根,直到如今。災後居民住進了臨時收容帳棚區,何志文便率領志工選擇所有團隊最不想做的工作-清潔區內間流動廁所。在缺水情況下,志工需要每天從遠方提水來清潔,還噴灑明星花露水。他們認真的態度,感動了許多災民主動加入志工行列。「2001年桃芝颱風重創竹山,那時災民主動組隊和我一起去竹山迦南美地救災!」
三年重建期結束後,經費也用完了,何志文想到教會應該成為社區的逃城,守護那些弱勢有需要的人,於是便成立了浸宣和睦中心教會。17年來,他與救助協會合作,進行弱勢兒童課後陪讀與食物銀行的服務,並設立24小時的社區愛心冰箱。如今和睦中心所做的工作,已深深獲得居民的認同與迴響,也成了社區的驕傲。
成為社區守護者  20年陪伴400孩子
紀念禮拜中,新社行道會黎茂生牧師率領50位會友一起演唱「隱形的紀念」,以此表達追念與感恩。1998年黎茂生自台北來到新社行道會服務,隔年就發生大地震。921時,教會沒有太大的損失,只有四圍的高牆倒塌。因此教會立刻轉型為家園再造工作室,為災民送水送食物、協助家園清理、進行創傷輔導、舉行節慶晚會,讓災民暫時下煩惱。
「不久我們就開設了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20年來進進出出的孩子已超過4百位。當年陪讀班看顧的第一批孩子,現在許多人都是我們的志工老師,今天也來到現場。而昔日的災區家訪員,現在則是教會老人服務工作負責人。」
台灣災害風險高  隨時警醒預備好
夏忠堅表示,如聖經所預言的,未來的災禍會愈來愈多,尤其台灣又是全球自然災害風險最高的地區。因此他呼籲社會大眾不要因為921的傷痛漸漸淡忘,而輕忽了防減災的重要性。要隨時儆醒,預備好自己,在災難與救助上盡上責任。而救助協會也將不忘初衷,永遠站在上帝的恩典與社會的托負上,災時救災,平時進行社區服務。「永遠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聖經羅馬書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