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人均精神健康預算買不起一個三角飯糰?社會真的準備好了嗎? 扭轉大眾心態!思覺失調症患者經積極治療、規律用藥,也能工作、旅行、與人交流!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從發病、治療、到最後順利重返社會,這不只是劇情,其實也是許多患者的真實人生故事小成今年35歲,19歲那年準備升學考試時思覺失調症發作,讓他中斷學業。由於他曾在自行停藥期間,幻聽惡化誘使他衝出馬路,險些釀成危險!至此小成瞭解穩定用藥的重要,現在他定期回診,更有每週三天的停車場工作,賺的錢還能買禮物給媽媽,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其實,還有許多像小成這樣病況穩定且能工作貢獻己力的患者,正在等待社會給予他們一個回歸的機會。但是,社區準備好了嗎?
完善制度有助患者建立健全社會生活
台灣人均精神健康預算卻買不起一個三角飯糰!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精神醫學會、康復之友聯盟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甫於76日共同舉辦「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的論壇研討會。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社區精神醫療」是國際趨勢,其意義在於結合社區資源,讓患者找回價值及尊嚴。
        賴德仁理事長說明,以衛福部公告之年度預算書來看,108年度心理及口腔司的總預算為20( 2,018,105,000),其中,精神健康照護方面的國民心理健康第二期計畫預算僅1/4 ,約5億元(507,858,000),相當於全台灣2,300萬人口,平均1人的精神健康預算僅有22.08[1],連一個三角飯糰都買不起,甚至不到中低收入國家如南非、史瓦濟蘭的60元人均精神健康預算的一半[2]!賴德仁強調,患者回歸社會,需要各方資源的協助,包含醫療機構及民間機構的相互配合協助、相關人員的訓練、個案的追蹤輔導、患者的醫療費用、社區照護、支持及復元制度的建立等等才能達成,如此複雜多樣的資源配合,卻僅有22.08元的預算規模,對於已經準備好的患者來說,顯得十分不足,建議政府增加相關預算與人力,投入更多資源。
社區精神醫療盼結合社區資源 讓患者從工作中重拾價值與尊嚴
但現狀與真正友善包容的社會仍有距離
        事實上,台灣推動精神病人的社區化照護政策已有20年,目前設有上百家社區復健中心及康復之家,為慢性精神病患回到社區後的照護選擇。然而,目前精神病人在社區照護上,仍有許多障礙。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指出,心理健康服務應以人為中心、社區為導向、康復為目標[3]。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李麗娟表示,根據2017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進行的「思覺失調症認知與態度調查」[4]卻發現,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芥蒂,他們會避免與患者接觸、害怕與患者交談、共事上會覺得不耐煩。顯然,雖然社會對於疾病已有初步認識,但與真正友善、包容的社會氛圍,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努力。
        思覺失調症患者瑪麗是政大哲學系畢業、曾於德國留學的高知識分子。她在留德期間發病,最後返台就醫。歷經斷藥、復發後,她建立起病識感。現在她每天讀三篇英文聖經,更能用英文接待參訪的美國賓客!其實在設定目標、認真生活上,病友和我們沒有不一樣!
穩定治療是關鍵 輕易斷藥復發風險為未斷藥者的五倍!
維持體內藥效濃度更有助病況控制、利患者回歸社區!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為患者,因「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出現病症[5],時常會出現幻聽、妄想、社交退縮等症狀。思覺失調症如同高血壓、糖尿病是種慢性病,因此,穩定治療、規律用藥格外重要。然而,根據研究,不到六成的患者在出院後第一個月有回診拿藥,僅有四成五的患者持續治療一個月以上,顯示患者對於穩定治療的觀念仍然不足。像是患者丁丁曾因副作用不舒服而自己把藥吐掉,沒想到不到一週就出現幻聽、被小鬼侵擾,才被發現她偷偷斷藥。而有些患者也可能會忘記吃藥、或自覺疾病已穩定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工作時不想被他人看見服藥等,恐暴露於復發風險之中。
              張家銘強調,穩定的體內藥效濃度有助於病況控制,積極的治療更能維持功能、利於患者回歸社區。思覺失調症病發後的頭五年為黃金治療期,若此時可以維持穩定治療,則能使大腦維持基本的運作與功能。但若任意停止治療,復發風險將是穩定治療者的5[6],更可能導致腦部不可逆的損傷惡化[7],[8],使患者無法回復原本的狀態。
              丁丁有了斷藥復發的經驗,體會到穩定治療的重要,現在除了自己規律服藥,還能督促康家其他住民們穩定用藥!張家銘說,現今思覺失調症治療選擇持續進步,除了每天使用的口服藥,還有每個月或每三個月使用一次的長效針劑。長效針劑的藥物遵從性較高、使用頻率較低、可於回診時施打,能夠減少忘記用藥的機會,同時在體內建立起更穩定的藥效濃度,有助於病況的控制!而若擔心藥物副作用,應與醫師討論並調整配藥,皆能獲得改善,切莫自行停藥。
完善制度、友善社會、穩定治療為社區精神醫療三大成功關鍵
盼患者能重拾價值、邁向復元、走入人群
              張家銘表示,為解決汙名化問題並進一步完善社區精神醫療體系,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提出三大成功關鍵:訂定完善政策、營造友善接納的社會、及建立患者穩定治療邁向復元的觀念。學會及康盟致力推動疾病去汙名化多年,今年很開心看到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讓大眾對於疾病有更深的認識,特頒精神醫療特殊倡議獎,期望未來有更多社會各界加入推動行列。
              同時,本次論壇活動亦舉辦「精神勇者 無所畏懼」微電影徵件比賽,每一部影片都訴說著台灣各個角落的「應思聰」們,最真實深刻的生命故事。盼藉由影片記錄患者的生活點滴,讓更多人以理解及包容的態度面對患者,營造支持和友善的社區環境。得獎影片請至Youtube觀看(http://bit.ly/2ZYW3Pw)。除了認識疾病,積極地落實政策、社會、及治療層面的問題,更能幫助患者重拾價值,邁向復元之途、再次走入人群!


[1] 108衛福部單位法定預算書
[3] 107年精神病人社區照顧需求探討及評估
[4] 思覺失調症認知與態度調查(2017)調查時間2017.06.27-2017.07.05調查對象:全台灣22縣市18歲以上民眾;有效樣本數:1088
[5] Thompson, P. M., Vidal, C., Giedd, J. N., Gochman, P., Blumenthal, J., Nicolson, R., ... & Rapoport, J. L. (2001). Mapping adolescent brain change reveals dynamic wave of accelerated gray matter loss in very early-onset schizophren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8(20), 11650-11655
[6] Am J Psychiatry. 2011 Jun;168(6):603-9.
[7] Birchwood M et al. Br J Psychiatry 1998;172 (S 33):53-9.
[8] Lirberman J et al. Biol Psychiatry 2001; 49:48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