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5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ᅵ良食脈動ᅵ系列講座第14場 『在餐桌上教會孩子美學、營養與健康』

與家人一起用餐,是家裡最重要的交流時光。但面對孩子們的挑食、不吃青菜甚至餐桌禮儀等問題,總讓爸媽傷透了腦筋,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給孩子餐餐驚喜,讓吃飯成為親子相處的幸福時光?在飲食教育已逐步成為社會顯學的今日,為推廣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良食脈動講座首次跨界邀請營養5餐美味主廚 林奕成、營養學專家 吳映蓉、營養5餐美學設計師 王艾莉及親職教養專家 番紅花,分享『在餐桌上教會孩子美學、營養與健康』講座,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蔣偉民副局長也親臨現場,侃侃而談飲食教育應從家庭做起的重要性,也期待透過灃食教育基金會「營養5餐計畫」,將飲食教育帶入校園
「餐桌是飲食文化的縮影,而飲食文化是教育的成果。」灃食教育基金會林芳燕副執行長表示:「自2017年開始,我們舉辦了14場良時脈動系列講座,邀請學術界各領域食品專家推廣正確飲食觀念。但同時也發現,我們的下一代無法透過學校營養午餐,學習到更完整的飲食知識,因此從2018年開始,灃食教育基金會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推動「營養5餐計畫」,讓孩子不只是吃飽,同時還能透過營養午餐提升美學、營養健康、飲食定量等相關知識及素養,使他們擁有扎實的健康觀念與面對未來的能力
用美味讓孩子把飯吃光光
根據統計,大約有25%~35%的幼兒及學齡前孩子,被父母反應有挑/偏食問題。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幾乎每個家庭都上演過家庭革命。營養5餐美味主廚-林奕成特別分享私藏的料理手法,讓父母帶回家運用,給孩子餐餐美味、餐餐驚喜。
講座中,林奕成主廚分享小朋友最常挑食的食物,如苦瓜、胡蘿蔔、南瓜、青椒、茄子等,並點出造成孩子可能的挑食原因:
1.         食材含有生物鹼,在料理過程中未被去除
2.         口味單一
3.         未透過複合式烹調,強調食材的美味關鍵
4.         食材名字即讓孩子怯步,如苦瓜等
5.         料理者的用心程度
「食物美味關鍵,就是烹調跟用心。」林主廚強調並說明,烹調手法共有60多種,除單一烹調方式外,也可以透過分段式料理(即使用2種以上烹調工具) 完成烹煮,而在用心方面,林奕成建議可透過完整的五感體驗,如視覺的擺盤妝點、嗅覺的香味、味覺的酸甜苦辣、聽覺的飲食相關知識及故事、觸覺的飲食環境營造等,用心創造全新飲食體驗,讓孩子愛上用餐時光。

講座中,林奕成更針對常見的7種烹調法,提出常見食材適合的料理方式。
ü   -赤色脆香─讓食材充分的梅納反應<註一>─煎豬排、煎豆腐…
ü   -味道融合─以不搶味為原則的融合─冬瓜排骨、香菇雞、番茄蛋...
ü   -香氣合宜─每個下料環節的差異性─蔥爆豬肉、炒高麗菜…
ü   -酥脆口感─以油溫控制食物軟嫩達到效果─雞柳、肉絲、炸雞翅...
ü   -營養滿分─收汁的過程讓營養完全呈現─番茄燉食蔬、燉湯...
ü   -鮮味萃取─較短時間的原食材蒸煮─蒸鮮魚、清蒸蔬菜、蒸蛋…
ü   -鎖住肉汁─由外而內的食物熟成─烤雞腿、烤牛排…
註一梅納反應食物中的還原糖與胺基酸經過高溫會產生的一種化學變化,如炒洋蔥、烤麵包與煎牛排呈現的色澤與香氣。
營養教育-給孩子超人般好體力
除美味的餐點能減少挑食外,有趣而生活化的營養教育,也可以提昇孩子對食物的認識,給孩子滿滿的活力。這場講座特別邀請到營養學專家 吳映蓉,向家長分享自己養成超人小孩的秘訣

講座一開始,吳映蓉老師特別分享自身經驗,除建議讓孩子認識「我的餐盤」<註二>接觸六大類食物,進而養成營養均衡、不偏食的習慣,還建議家長將營養教育融入故事或帶入孩子喜歡的角色/動物,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溝通,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吳映蓉老師也引述有趣的案例:以台灣黑熊為例,均衡飲食的話,身材就會穠纖合度,勝利的V字領巾即可完美呈現,假如吃太多麵包或餅乾,白色V字領就會走樣。以童趣故事做包裝,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就可以將觀念深植在孩子心中。
除了均衡飲食之外,吳映蓉老師也特別提醒幾個六大類食物中常忽略的觀念:
ü   全穀雜糧類: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建議可多選擇原態食物,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ü   豆魚蛋肉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蛋白質不夠,容易引起掉髮、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建議可攝取多元蛋白質食物,特別是豆類可以優先選擇。
ü   蔬菜類及水果類:纖維質及植化素的主要來源。其植化素為真正能預防疾病病、延緩衰老的珍貴物質。
ü   乳品類:鈣質的主要來源。建議每日可以攝取1.5-2杯牛奶(240毫升/)或優酪乳,即可達到60-70%每日建議攝取量。
「孩子成長的三大關鍵為營養均衡、少吃甜食、好好睡覺。」吳映蓉老師強調:「根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胰島素和生長激素互為結抗,提醒家長別提供過多的糖及含糖飲料給成長中的孩子(老師更特別指出果汁也應適量)。另外生長激素在三個時間點較容易分泌,分別是睡覺時、運動後、肚子有點餓時,請家長務必給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並避免讓孩子吃飽去睡的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註二我的餐盤以我國「每日飲食指南」為原則,將食物6大類之飲食建議份數進一步圖像化,讓民眾依比例攝取,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
培養美學,從改變生活開始
除了美味又營養的食材外,顏色和用餐環境氛圍的營造,也將影響著食慾和心情。營養5餐美學設計師 王艾莉特別以「培養美學,從改變生活開始」為題,分享營造美好的用餐環境並培養美感的秘訣。
一開始,王艾莉特別提出台灣孩子成長環境的困境在於過多規範及規則,「孩子擁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但過多的規範及規定會抹殺孩子的想像空間,久而久之將失去創造力。」曾參與《美感教科書》設計師的王艾莉,除了分享透過減法美學及製造樂趣等方式,讓孩子的學習更有趣外,也針對孩臺灣孩子的用餐環境提出建議。「餐飲美學,應從生活中開始。而餐桌即是重要的觀念改革之一。」王艾莉表示「台灣孩子在學校都是看著同學的背吃飯,但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場所,未來建議可以設計面對面的用餐交流環境。」透過灃食的營養5餐計畫,王艾莉提出6人一組的吃飯方式,讓孩童能邊培養人際關係邊分享食物,在用餐環境設計上,也以簡潔白色牆面及可隨菜單改變的黑板板書,讓孩子跳脫框架、培養美感。
從吃把握幸福
餐桌是家庭情感維繫的重要場所。而用餐過程中,更是父母親養成孩子禮儀與性格的最佳機會。親職飲食作家 番紅花以『家』破題,分享自己跟孩子的相處過程。有兩個女兒的番紅花非常重視孩子的餐食及生活教育,常帶著他們去菜市場、共同下廚及採收食材,期待透過親身體驗,讓孩子認識食物、學會珍惜。
番紅花表示,大部分家長往往因為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機會。但飲食教育是家庭的責任,並不是學校的功能。番紅花分享「飲食教育是個繽紛的世界,它包含藝術性、文學性甚至能讓從中學習珍惜、環保與永續等觀念。除了透過閱讀、旅行,還可以帶著小孩走進廚房,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透過實際行動,將觀念及知識深植孩子心中。在廚房裡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難倒孩子,請不要剝奪孩子們學習的機會
灃食良食脈動講座這次選擇了家長和老師每天都會碰到的用餐議題,向大眾訴說如何在餐桌上教會孩子美學、營養與健康,讓每一餐成為孩子未來每一天的養分,當他們未來離開學校、甚至是離開家裡時,都能擁有帶得走的知識。每場良食脈動講座的專題影片及知識問答,皆收錄於灃食教育基金會的官網、youtube及臉書中,無法現場參與的民眾,也可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參與。( 詳細內容,可參考灃食教育基金會官網:http://www.fullfoods.org/灃食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Vgs_O73yWfn_l-k5GjHTA及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ullfoodsfoundation/)